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16篇
综合类   534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21篇
园艺   10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不同硬度和pH的水对绿茶冲泡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5种不同水的硬度和pH,对5种不同水质冲泡名优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同时测定了茶汤化学成分的浸出量。结果表明,水的硬度对茶汤的内质影响不大,超出软水范围,就会表现出其显著影响;水的pH在较小范围之内,对茶叶冲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2.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肽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胎次及预产期相近的健康长白×大白二元母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d·头)茶多肽。试验从母猪产前7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有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4.22%、10.43%和2.41%(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和窝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0.91%、0.90%和0.38%(P>0.05),但仔猪个体平均日增重却下降了2.36%(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增高了1.63%(P<0.05),白蛋白(ALB)和葡萄糖(GLU)含量有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0.89%和11.57%(P>0.05),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了22.32%(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了11.19%(P<0.05),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943.
验证以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作为林分结构调整依据的有效性,为林分结构调整及抚育采伐中合理选择采伐木提供理论依据。以延吉地区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红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0块距离较远的标准样地,调查记录林分的基本特征并使用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及大小比数4种空间结构参数来描述林分的空间结构,根据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的特点确定采伐目标树,按采伐优先级进行模拟采伐,比较伐前伐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伐后林分中树种的重要值未产生明显变化,林分的空间结构参数在均值分布上亦无明显变化,在一元分布上体现为密集度和大小比数减小,即林分的分布更为稀疏,林木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在四元分布上体现为满足更优林分结构(C=0.0,W=0.5,M=1.0,U=0.0)的林木占比增加。研究表明,按照林分空间参数多元分布确定采伐木并进行采伐,对林分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使林分的空间结构更接近理想状态,更加符合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林分目标结构,同时不会对林分的树种组成造成较大影响,可以为森林的经营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4.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5.
猫儿屎是目前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工业树种,为了日后对其进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探索了猫儿屎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以采自湖北神农架的猫儿屎种子为材料,进行了不同贮藏、光照、温度和种皮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以及不同萌发时期猫儿屎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限制猫儿屎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种子自身未发育成熟,通过干藏处理可以使种子完成后熟作用,且干藏两年相比干藏一年能使种子发育更成熟,而湿藏方法则不能够使种子完成后熟作用;同时施加赤霉素(gibberellin, GA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赤霉素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加速代谢效率,从而提高猫儿屎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46.
改良剂作用下盐渍化农田土壤Na~+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土,促进农田作物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滨州市中裕农牧产业园的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设置竹炭型有机复合肥(BC)、菌型有机复合肥(BO)、聚丙烯酰胺(PAM)、对照(常规种植,CK)4种处理方式,开展了土壤N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随时间推移,4种处理的Na+均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浅层土壤Na+质量分数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阶段性变化较小,各土层Na+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拔节期前Na+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强,之后波动性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规律明显;Na+质量分数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Na+质量分数有差异,CK的Na+质量分数高,BO、PAM处理的Na+质量分数与CK接近,BC处理的Na+质量分数低;BC处理0~10、30~40 cm土层,CK的30~40 cm土层,PAM处理20~30 cm土层以及BO处理除40~50 cm土层外的其他土层,Na+质量分数与水溶性盐总量显著相关;BC处理0~20 cm土层、CK的0~10、20~40 cm土层、PAM处理0~30 cm土层Na+质量分数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结论】Na+随时间向深层迁移,剖面土壤中Na+质量分数基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平方向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比较,PAM效果较好,BC次之。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土,促进农田作物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滨州市中裕农牧产业园的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设置竹炭型有机复合肥(BC)、菌型有机复合肥(BO)、聚丙烯酰胺(PAM)、对照(常规种植,CK)4种处理方式,开展了土壤N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随时间推移,4种处理的Na+均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浅层土壤Na+质量分数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阶段性变化较小,各土层Na+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拔节期前Na+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强,之后波动性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规律明显;Na+质量分数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Na+质量分数有差异,CK的Na+质量分数高,BO、PAM处理的Na+质量分数与CK接近,BC处理的Na+质量分数低;BC处理0~10、30~40 cm土层,CK的30~40 cm土层,PAM处理20~30 cm土层以及BO处理除40~50 cm土层外的其他土层,Na+质量分数与水溶性盐总量显著相关;BC处理0~20 cm土层、CK的0~10、20~40 cm土层、PAM处理0~30 cm土层Na+质量分数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结论】Na+随时间向深层迁移,剖面土壤中Na+质量分数基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平方向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比较,PAM效果较好,BC次之。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探究温度及不同溶液浓度的GA_3和KH_2PO_4对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根长随着GA_3浓度的增加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GA_3浓度达到50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达到最大;GA_3浓度为400mg/L时,其根长达到最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雾灵香花芥种子经过KH_2PO_4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普遍低于对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9.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950.
1961-2015年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