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20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氮素营养的种间促进机制, 采用叶片15N富积标记法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A1)和小麦/玉米/甘薯(A2) 2种套作系统中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土壤培肥效果和氮素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小麦、玉米的土壤总氮含量,以施纯氮150~300 kg hm-2处理最高;大豆较甘薯更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施氮0、150、300和450 kg hm-2水平下种植大豆后的土壤总氮含量比种植大豆前(小麦收获后)高38.6%、20.2%、9.4%和16.7%,而种植甘薯则降低总氮含量3.1%、1.8%、14.0%和3.8%。A1系统中小麦和玉米季土壤中NO3-N含量低于A2系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季土壤中NO3-N含量高于甘薯季。A1和A2系统均存在15N的双向转移,15N转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A1的15N净转移量和转移强度高于A2;A1系统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的15N净转移量比A2系统的15N净转移量分别高3.3%~12.1%、27.0%~166.2%和26.2%~78.7%。玉米与小麦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小麦,玉米与大豆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大豆向玉米,玉米与甘薯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甘薯。  相似文献   
23.
通过田间释放带毒卵寄生蜂,实施玉米螟卵期接毒并加快寄生蜂世代繁殖,有效发挥卵寄生蜂直接寄生和病毒杀虫的双重作用。应用结果显示,带毒卵寄生蜂对2代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平均为81.1%,对3代玉米螟的防控效果平均为55.5%;草蛉、蜘蛛、瓢虫等天敌田间数量比单一化学防治田平均增加30%,百株玉米天敌数量平均增加63.8头。  相似文献   
24.
豫东地区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豫东地区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概述了其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的迅猛发展,但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工作量大,施工复杂,先进技术应用广泛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含义及特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方法,并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讨论了事故发生机理和规律.根据事故发生机理查找事故发生的前级诱因,挖掘管理上的缺陷,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6.
猪寄生虫病在中、小猪场危害严重,在管理良好、设备先进的大型猪场也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存在,但是因其在大多数猪场或猪群中没有造成明显大量的死亡,所以对其所造成的不明显损失往往被忽视,而这种间接损失可能会占据经济效益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必须做好猪寄生虫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7.
指出了目前民宿景观以"个体发展"为主,表面化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而多元化的民宿景观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发挥景观的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为导向,运用专家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村民宿景观评价体系,以五号山谷为例,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从景观的生态、社会、经济、美学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推进乡村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探讨了景观的发展目标与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未来乡村民宿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因外力破坏或本体故障造成的线路事故,提出一套基于深度学习融合模块化物联感知的输电线路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配套传感器感知模块,实现输电通道外力隐患识别和输电杆塔本体故障检测,同时能够追踪定位看护人员,实现故障发现、故障处理、外力隐患看护等全过程管控。  相似文献   
29.
总结了2011年~2018年以来湖北省玉米种植规模情况及病虫害发生变化趋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谋划布局我省玉米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盐生植物的分布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内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土壤盐含量与盐生植物数量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采集的9个土壤样地可划分成高、中和低盐度区3种类型;(2)拒盐和泌盐植物的丰富度在土壤盐分梯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别,稀盐植物的丰富度在高盐度区显著高于中、低盐度区(高中低)(P0.05),拒盐、泌盐和稀盐植物的多度在中盐度区均显著高于高、低盐度区(中高低)(P0.05)。在高、中盐度区,盐生植物的多度和丰富度为:稀盐拒盐泌盐植物;相反,在低盐度区,泌盐拒盐稀盐植物;(3)稀盐和泌盐植物的δ~(13)C值在盐分梯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拒盐植物的δ~(13)C值在土壤盐分梯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中盐度区泌盐植物的δ~(13)C值显著低于拒盐和稀盐植物外(P0.05),在高盐度和低盐度区,3种盐生植物的δ~(13)C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5)拒盐、稀盐和泌盐植物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3个土壤盐分梯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同土壤盐分条件下,除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少数情况下3种盐生植物间有差别外,大多情况下植物抗胁迫生理指标在3种盐生植物间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7)抗胁迫生理指标、δ~(13)C值、多度和丰富度之间的关系随盐生植物种类迥异。综合以上分析,盐生植物在土壤盐分梯度上的分布、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盐生植物的类型有关,其变化可能受内部生理调节、盐分的运输规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