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3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研究对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分析,以筛选出不同类型的优异棉花种质资源,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及其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首果节长度(21.6%)>第一果枝节位高度(18.8%)>第一果枝节位(13.8%)>断裂比强度(11.9%)>株高(10.7%)>单铃重(10.2%)>子指(10.1%)>马克隆值(9.1%)>衣分(8.1%)>上半部平均长度(6.3%)>整齐度指数(2.4%)>伸长率(1.0%)。相关分析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子指、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8.39%,其中第1主成分为棉花纤维品质因子,第2主成分为植株性状因子,第3主成分为棉花产量因子。聚类分析将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3.5处划分为6大类群...  相似文献   
32.
冀优624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优质棉育种室培育的集丰产、抗虫、抗病于一体的特优质纤维棉花新种质.其母本冀棉22号(冀9119系)是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海岛棉×邢6871)×(海岛棉×冀邯5号)]×(海岛棉×冀棉8号),经多年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棉花新品系,其父本是高产抗虫棉花品系,遗传背景丰富,通过多年系选和定向培育,在第9代得到了丰产抗虫特优质纤维棉花新种质冀优642.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和F_2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以及这些性状在F_1,F_2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生育期、2.5%跨长等则呈现负效应;这些性状优势在F_2代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铃重、衣分、籽指虽比F_1有所降低,但仍表现为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34.
短季棉又叫夏播棉,是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可在立夏后种植的棉花类型,生育期一般100~110d,可实现晚播种早收获。短季棉具有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吐絮集中,生育期相对较短、个体发育相对较小的特点。因播期晚,与春播中熟棉花在栽培管理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5.
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抗黄萎病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抗黄萎病棉花种间渐渗系冀79作父本,高感病陆地棉品系1096作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感病对照、亲本及F1、F2在田间混生病圃鉴定。对亲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抗性表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抗源抗黄萎病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该抗源抗性是由1个显性抗(耐)病基因和2个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其中加性基因起主要作用。并且2个加性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纯合时,植株表现为高抗;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杂合时,植株表现为抗病;当只有1个加性基因存在时,不论纯合还是杂合,植株都表现为耐病;当2个加性基因不存在时,植株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36.
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主要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数据源,分析了1999年设立转基因抗虫棉试验以来先后参试的21个春播常规品种和42个杂交种的主要性状参数分布及年度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子棉总产量、株高、黄萎病指分布广泛,铃重、子指、霜前花率、果枝始节、果枝数变幅较小,80%以上的品种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符合中绒棉育种目标;②随时间推移,子棉总产量、铃重、霜前花率、纺纱均匀指数有上升趋势,而衣分、子指、上半部平均长度、麦克隆值变化不大,黄萎病指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③纤维比强度、黄萎病指是品种达标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37.
高产多抗杂交棉冀杂99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抗病虫、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管理简便、适于机械化栽培是现代农业发展对棉花品种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远缘杂交方法,培育具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瑟伯氏棉血统,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亲本;按照父母本性状互补的选配原则,配制杂交组合;通过重病圃胁迫、干旱胁迫、盐害胁迫、高虫口密度胁迫等高压选择、多点鉴定综合筛选和国家检验监督机构检测等手段,选育出了遗传基础丰富且携带外源抗虫Bt基因的抗虫杂交棉品种冀杂999。该品种突出表现早熟,生长稳健易管理,抗病虫,抗逆性好,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吐絮肥畅,含絮适中,纤维品质优良,适于机械化采收。2009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8),准予在黄河流域春播棉区推广。该品种的推广,对降低由枯黄萎病引起的损失、控制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推进河北棉花战略东移、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冀22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W112作母本、抗单258-1作父本,采用生物工程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系。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9.
2008年河北省审定棉花品种的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3次品种审定公告审定品种的主要性状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河北省审定的15个棉花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并提出了种植建议。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适于在中熟和中早熟2个区域推广应用,纤维品质属Ⅲ型;冀3927、合丰202、创优棉9号和冀创18F,适于在高水肥地种植;创优棉9号和冀创18F。早熟性好;冀棉3536、冀3927、冀创18F1、合丰202、创优棉9号和冀H156抗病性好,适于在黄萎病较重的重茬重病地种植,而快育2号、田丰1658和新科8号抗病性稍差,适于在常与禾本科作物倒茬的轻病地种植。  相似文献   
40.
产量表现:1999—2000年河北省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70.1千克;2000年同组生产经验,平均亩产163.1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