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3篇
  3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豫玉22及其大面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玉22是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自审定以来,短短几年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成为一些省区的主栽品种.本文就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大面积应用情况作简要介绍.该品种成功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也将促进我国种子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2.
玉米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3.
我国是油料大国,菜籽饼粕产量很大,但我国菜籽饼粕中硫甙、单宁、芥子酸含量普遍较高,在畜禽中应用很少,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南通地区逐步引进推广了低硫甙、低芥酸的“双低”油菜品种。本试验利用不同比例的双  相似文献   
94.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受灌浆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灌浆期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了粒重和产量水平,而灌浆速率受相关基因或QTL以及栽培条件共同调控,表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从灌浆速率的生理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遗传与环境等方面概述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的研究进展。探究玉米籽粒灌浆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玉米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分化中硝态氮代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幼胚产生的Ⅰ型和Ⅱ型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分化过程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2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硝态氮代谢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愈伤组织刚转入分化培养基时NR活性显著增强,之后逐渐下降;在分化过程中,Ⅱ型愈伤组织的NiR活性始终高于Ⅰ型;2种愈伤组织的硝酸盐含量在分化中没有明显差别;从分化第6天到第19天,Ⅱ型愈伤组织的亚硝酸盐含量一直低于Ⅰ型。分析可知,Ⅱ型愈伤组织的幼苗分化率高于Ⅰ型,与愈伤组织的硝酸盐含量关系不大,主要与亚硝酸盐含量有关,而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于NiR的活性,因此,NiR的活性对玉米愈伤组织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在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对农大108 F_(2:4)家系秸秆主要品质性状中的粗蛋白(CP)、粗脂肪(C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氮肥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家系之间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秸秆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两种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家系之间秸秆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异性分离均符合正态分布,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双向超亲分离;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对氮素的敏感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无论在施氮或不施氮条件下,CP与CF以及ADF与NDF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r=0.42和0.95),而CP与ADF、NDF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0.58和-0.62).  相似文献   
97.
针对现有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基于一个含油率阈值,无法对胚败育籽粒和单倍体籽粒正确分选的问题,分别对玉米生物诱导产生的二倍体、单倍体和胚败育3种不同籽粒类型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籽粒含油率双阈值提高单倍体正确识别率的分选方法。该研究以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为母本,以高油型诱导系为父本,进行生物诱导产生的3种不同类型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分别对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粒质量整体表现为单倍体>二倍体>胚败育,除二倍体籽粒与胚败育籽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籽粒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平均变异系数为16.62%,并且每个材料的3种籽粒类型间出现较大的重叠区域。而不同类型籽粒含油率整体表现为二倍体>单倍体>胚败育,变异性以二倍体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仅为12.52%,其次是单倍体,而胚败育籽粒最高(34.14%),但其含油率最低且均≤2%;每个材料各自的3种类型籽粒间含油率呈现梯度分布,存在较明显的界限。由此可见,利用籽粒含油率能够区分玉米生物诱导的3种不同籽粒类型,而单粒质量则不能;通过设置二倍体籽粒的最小含油率为上限,胚败育籽粒的最大含油率为下限,利用含油率的双阈值可提高单倍体的正确识别率,为玉米生物诱导单倍体高效自动化分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5个不同基础群体的14个自选系作母本,不同优势群的5个测验系作父本,采用NC II交配设计配成7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2年3点的田间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对亲本及其杂交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父、母本及其70个杂交组合间的基因型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822和M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两个基础群体,以之作母本对提高杂交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起主导作用。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的94.29%,但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分别为35.83%和33.94%,说明环境因素对籽粒蛋白含量影响明显。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r = 0.053),因此,扩大变异选择范围,实现优良基因聚合,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性状可以同步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99.
玉米改良单交种选育方法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0.
对两年区试结果分析表明,豫玉22号(豫单8703)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是目前替代丹玉13的理想品种。由于其含有热带亲本血缘,因此,它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改善目前生产上品种单一老化、遗传基础狭窄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