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2篇
  37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其在茶园小贯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多地的药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综合分析了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在茶叶中的残留情况。两个地区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5.00 g·hm-2和22.50 g·hm-2剂量下,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为88.6%~93.4%,药后14 d为75.5%~85.5%,防治效果优于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药剂虫螨腈,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75 g·hm-2剂量下,7个地区的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 d的防治效果为88.9%~100.0%,药后14 d为60.2%~100.0%,防治效果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药后7 d绿茶中双丙环虫酯的残留量在0.17~0.64 mg·kg-1,泡茶过程中双丙环虫酯从干茶到茶汤的浸出率为17.1%~19.1%;茶叶中双丙环虫酯残留的风险熵值远小于1,通过饮茶摄入双丙环虫酯引起的健康风险极低。因此,双丙环虫酯具有有效成分用量低、防治效果好、健康风险低等优点,适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管理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62.
为揭示钝化材料的老化对土壤镉(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选择河池、湘潭、韶关三类酸性水稻土,开展了温室条件下为期308 d的土壤培养试验,每类水稻土均设置1个对照和天然海泡石、生物质炭2个钝化材料处理,研究施用钝化材料后,水稻土中土壤Cd形态变化,以及土壤Cd与铁(Fe)、锰(Mn)、铜(Cu)和锌(Zn)形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河池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在0~28 d减少9.0个百分点,在28~308 d增加13.8个百分点;湘潭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3.2个百分点,7~308 d增加2.0个百分点;韶关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4.4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5个百分点。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也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0~7 d,三个试验地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减少5.5~8.1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4~6.6个百分点。与施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水稻土中Cd与Fe、Mn赋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强。研究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或生物质炭后,Cd污染程度在安全利用类范围的水稻土(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均存在再活化、再释放现象,天然海泡石和生物质炭的老化显著影响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663.
刘岩  刘佰玲 《畜禽业》2023,(3):78-80
羊焦虫病是一种血液原虫性传染病,以蜱虫为传播媒介,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羊焦虫病对羊只危害严重,可降低羊的生产性能,减少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羊焦虫病的流行病学、致病特点、病理变化展开论述,并对羊焦虫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阐述,提出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促进羊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664.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既是培养复合型医药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要深入挖掘中药学专业内嵌的思政元素,理清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关键逻辑,明确高职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队伍建设、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考评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65.
为研究促生长类激素对于桑树叶片衰老过程的影响,以强桑1号(迟衰)和荷叶白(早衰)为研究对象,测定品种间生长素(auxin, IA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赤霉素(gibberellin, GA)含量差异,以及外源激素与抑制剂处理后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强桑1号叶片中IAA、CTK和GA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节点的荷叶白;同时发现经外源激素处理后3者含量显著增加(P<0.05),抑制剂处理后含量显著(P<0.05)降低。另外,经外源激素处理后,2个品种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显著提升,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和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显著提升,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抑制剂处理后,桑树叶片中的CAT、POD、SOD活性,及MDA、SP、Pro含量变化因抑制剂种类和桑树品种不...  相似文献   
666.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