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黄瓜是保护地蔬菜栽培的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化瓜现象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影响了黄瓜生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为了探明保护地黄瓜发生化瓜的原因,笔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其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63.
板栗胴枯病Endothid Parasiticd(Marr.)And.Et Aud又称栗疫病、干枯病、溃疡病。该病对板栗危害极大,常成片发生,引起栗树主干、主枝树皮腐烂,直至全株死亡。长期来该病害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板栗主产区均有发生。镇安县是陕西省板栗主产区,近几年胴枯病在县域及邻近县板栗产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板栗生产的发展。历年来,  相似文献   
64.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遗传响应,以郑58和HD568为亲本构建的220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4年春、2014年冬及2015年春分别在北京和海南进行3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调查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等表型性状。利用SAS软件计算穗部性状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值(BLUP),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密度下共检测到42个QTL,单个QTL可解释4.20%~14.07%的表型变异。3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位于第2染色体上控制穗行数的QTL。2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4个与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有关的QTL,其中第4染色体上1个与穗行数有关的主效QTL,在低、中种植密度下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88%和14.07%。此外,在第2、4和9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同时调控不同穗部性状的QTL。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部性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遗传调控发生变化,在不同密度下共同检测到的稳定QTL可应用于精细定位或开发玉米耐密性分子标记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5.
一、盲目引种 鸡苗的好坏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有些鸡场在引种时盲目追求新品种,脱离了本场实际情况,不了解品种的特性和引种场的实际情况,导致所引的品种不对路,或由于种鸡场的管理问题致使鸡苗先天性发育不良和垂直染病,直接影响成活率和产蛋性能。 二、一本糊涂账,没有整体观念 由于蛋鸡饲养周期长,全期投入大,而绝大多数业主没有详细的账目,管理决策上全凭印象。因此,导致了片面追求饲料单价,忽视采食量、蛋重、高峰期持续时间、淘汰体重、全期死淘率等因素,以及片面追求小鸡成活率和蛋鸡产蛋率,忽视育雏育成体重、均匀度等…  相似文献   
66.
刘志芳  陈修斌 《种子》2005,24(9):25-26
研究了赤霉素、硫脲和高锰酸钾等3种化学物质处理种薯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种化学物质处理的马铃薯与对照(ck)比较,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干物质的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NO3-)的含量;以赤霉素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7.
白蜡为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性土壤、酸性及中性土壤均能生长,耐修剪,是城市绿化的优良品种。由于大树移  相似文献   
68.
69.
添加植物生长刺激素α-奈乙酸钠培养底栖硅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产底栖硅藻是皱纹盘鲍幼体进入匍匐期后的主要饵料。其培养的好坏和增殖的快慢,直接影响前期稚鲍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70.
目前棉花种子大多数脱绒、包衣后销售,脱绒前若水分高则脱绒时摩擦力大,引起发热,伤害种子;包衣后种子水分高不易储存,容易降低发芽率,所以各种子生产企业在棉花种子脱绒、包衣前都测定种子水分.按照 GB/T3543 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的规定应采用低温 103℃烘 8h,时间长,影响种子加工.本研究通过高温烘干时间的改变,找出一个最接近于低温烘干法测定的烘干时间,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建立一个回归方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