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武川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燕麦种植的主产区。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简述了旱作燕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武川县旱作燕麦生产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矛形双腔吸虫又叫枝歧腔吸虫 ,属双腔科 ,双腔属。虫体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及猪、马、兔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 ,偶尔也寄生于人体内。虫体狭长呈矛头状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 ,可见到内部器官 ,为小型虫体 ,大小为 0 5~ 1 5× 0 1 5~ 0 2 5cm。虫卵与胰阔盘吸虫卵相似 ,大小为 38~ 45×2 2~ 33μm。矛形双腔吸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码蚁。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 ,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陆地螺吞食后 ,在其体内孵出毛蚴 ,进而发育成母胞蚴和子胞蚴 ,然后发育成尾蚴 ,成熟尾蚴被蚂蚁吞食后 ,在…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免耕旱作燕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肥(N)、施磷肥(P)、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和氮磷钾肥配施(NPK)5种施肥处理对免耕旱作燕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农田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随燕麦生育期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拔节期出现峰值;不同施肥处理CO_2平均排放通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和施氮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土壤CH_4排放通量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吸收特征,呈"反S型"变化,全生育期氮磷钾、氮磷和施氮处理CH_4平均吸收通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1.30、1.25、1.15倍,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排放源,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施氮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施磷施钾不施肥,其中施氮、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施磷、施钾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氮磷钾配施、氮磷配施、施氮、施磷、施钾处理综合温室效应分别比不施肥处理高22.3%、15.6%、12.8%、10.1%和4.7%,除施钾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尾寒羊是我区大力发展的优良品种,2001年8月初,大批放牧羊群出现血便、顽固性腹泻、异嗜、贫血,逐渐消瘦,粪便有血腥味,体温升高,肝区触诊有痛感,且大批急性死亡.   ……  相似文献   
16.
以旱作燕麦田为试验对象,设置免耕高留茬高覆盖、免耕低留茬高覆盖、免耕高留茬低覆盖、免耕低留茬低覆盖和常规耕作5个处理,研究了免耕留茬覆盖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留茬覆盖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0—10cm和1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0—10cm土层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10—20cm土层;免耕留茬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整个生育期抽穗期达到最大值,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大于10—20cm土层,其中免耕高留茬高覆盖处理效果最佳;免耕留茬覆盖对0—10cm和10—20cm土壤微生物商有显著提高作用,免耕留茬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留茬覆盖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其中高留茬高覆盖处理产量最高,为2 111.4kg/hm~2,较常规耕作增产18.6%,产量总体表现为免耕高留茬高覆盖免耕低留茬高覆盖免耕高留茬低覆盖免耕低留茬低覆盖常规耕作。  相似文献   
17.
沙地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县研究了沙地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地改良剂能够明显提高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以12000 kg/hm2施用量效果最佳;施用量6000 kg/hm2、12000kg/hm2、18000 kg/hm2和24000 kg/hm2沙地改良剂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4.50%、25.70%、13.28%和5.86%;不同用量沙地改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当施用量为12000 kg/hm2时,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达4884.4 kg/hm2和13001.3 kg/hm2,施用量为18000 kg/hm2时次之;沙地改良剂对燕麦籽粒粗蛋白、赖氨酸和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均以12000 kg/hm2施用量时效果较佳,施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燕麦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情况,对12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生化试验、PCR试验及序列比对、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9株大肠杆菌菌株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12份样本中有4头患病母猪的子宫内容物检测出有2种致病菌存在。本试验分离的9株细菌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及生化特性,6株细菌菌株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及生化特征,15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别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敏感;对大观霉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说明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个菌株对很多药物都有一定耐药性,如何采取科学手段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值得各养殖场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应该注重以下6方面的技术环节,即品种选择与搭配要合理、品种种植密度要合理、提高群体整齐度、施肥要合理、综合措施防治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收获期要合理,以为确保该区域玉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能力提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免耕高留茬高覆盖、免耕低留茬高覆盖、免耕高留茬低覆盖、免耕低留茬低覆盖和常规耕作5个处理,研究旱作免耕不同留茬覆盖处理对燕麦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燕麦生产实施免耕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免耕留茬覆盖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耕层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随燕麦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免耕留茬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活性大小均表现为:免耕留茬覆盖处理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免耕高覆盖处理显著高于低覆盖,免耕高留茬高于低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处理对提高燕麦产量作用显著,其中免耕高留茬高覆盖产量最高,为2 111.4kg/hm 2,较常规耕作增产18.6%,其产量表现为:高留茬高覆盖>低留茬高覆盖>高留茬低覆盖>低留茬低覆盖>常规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