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灵菇栽培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我国白灵菇的13株主栽品种和1株糙皮侧耳作为参照,按其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结果显示:13株白灵菇可分为4个大类。说明我国白灵菇主栽品种问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表明现有栽培品种缺乏丰富的基因型,品种比较单一,市场上白灵菇命名的混乱情况,不仅有同种异名的情况,还有异名同种的现象,亟待整顿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菌落计数法是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总数测定的常用方法,但其重复性差。本文研究了试验过程中培养时间、接种方式、样品颗粒大小、玻璃珠数量及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菌落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到第4天后数量逐渐稳定;涂布法接种方式培养得到的菌落总数较高,是混菌法接种的3.11倍;土壤颗粒大小为50目时测定得到的菌落总数最多;用40颗玻璃珠制备土壤浸提液时可培养得到最大菌落总数;采用SOC培养基进行培养获得菌落总数为1.07×10 7 CFU/g,分别是LB培养基、TB培养基和异氧细菌培养基的1.28、2.32、1.63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曲霉生物量和木聚糖酶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单位质量菌丝的产酶量和酶谱探究木聚糖酶产量提高的原因。结果显示:黑曲霉A-25在33℃培养时获得最大的生物量,而在29℃时获得最高胞外木聚糖酶分泌量。因此,变温操作采用0~48 h在33℃下培养、之后降为29℃,木聚糖酶活力可达721 U/mL,比29℃恒温发酵提高18%,同时发酵周期缩短8 h。进一步研究发现,0~48 h阶段内变温发酵条件下黑曲霉菌丝体生物量明显增加,并且单位质量菌丝体的产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木聚糖酶的酶谱检测发现,变温发酵促进木聚糖酶XynⅢ的提前表达,同时提高木聚糖酶XynⅠ和木聚糖酶XynⅡ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畜禽胃肠道环境,对保藏的9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粗酶液分别进行酸处理、胃蛋白酶处理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测定木聚糖酶的残余活力,结果发现,多数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对酸和胃蛋白酶的稳定性较差,残余酶活力分别在50%以下和20%以下;而不同木聚糖酶对胰蛋白酶的稳定性差异较大,残余酶活力在30%~90%。在所有菌株中,黑曲霉3092和UV11所产木聚糖酶对酸和蛋白酶的稳定性都较好,适合在胃肠道环境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农药学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学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生物农药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包括课程性质和授课重点的确定、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环节的开展及考核方法等,取得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突变株与野生株的木聚糖酶酶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J506)是经过紫外线诱变得到的突变株.电泳结果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蛋白质的种类与野生株差别较大;木聚糖酶谱检测发现,突变株粗酶液中有3种类型木聚糖酶,而野生株中只有2种.试验还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木聚糖酶活性比野生株提高了约30%,突变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0,在6.0~10.0范围内稳定,野生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5.4,在7.0~10.0范围内稳定;突变株与野生株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2℃,在20~50℃之间都比较稳定;突变株木聚糖酶的t1/2为55℃,野生株为53.5℃;在40℃保温24h,突变株剩余酶活性为86%,野生株为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酸性α-淀粉酶高产菌株B-5的发酵特性并对B-5菌株进行细菌鉴定,为进一步挖掘该菌株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以B-5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 DNA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B-5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B-5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以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小麦粉作为碳源时,都有利于B-5菌株产酶,从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选用玉米粉作为发酵产酶的碳源。而以胰蛋白胨作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故选用胰蛋白胨作为发酵产酶的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玉米粉和2%胰蛋白胨的培养基组成最有利于发酵产酶,酶活为74.6U/ml。B-5菌株在60h时,发酵液中酶活力达到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结论]B-5菌株虽然产酶活力还有限,尚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但该菌株的酸性α-淀粉酶性质优异,通过对其菌种的鉴定则可以方便地获取该酸性α-淀粉酶的基因以尝试酸性α-淀粉酶的工程菌生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生物学性状、同工酶技术和DNA指纹技术等白灵菇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分类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怀地黄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怀地黄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怀地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设定不同单因素研究了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怀地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微波提取怀地黄多糖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地黄多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微波处理功率为720W,微波处理时间为210s, 料水比为1:6条件下,地黄多糖提取率可达到61.9%,并且该工艺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