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47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以柔嫩艾美尔球虫早熟减毒株对鸡免疫两次,效果与5ppm的马杜拉霉素相当,证明该虫株免疫原性良好,在二次免疫的情况下,可不必依赖垫料中卵囊的再循环。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程度高温对蛋鸡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40只京白蛋鸡,研究了4种高温对6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血清血糖、胆固醇浓度影响不明显;使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持续下降,清蛋白下降后又略有回升;三磺甲腺原氨酸浓度于35.5℃时降至最低,40.0℃时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14.
米糠是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B族及E,然而米糠亦含高度分枝状的阿拉伯木聚糖等抗营养因子,致使其用于饲料受限,迄今用酶制剂消除米糠中抗营养因子及提高米糠营养价值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的试验是在米糠日粮中添加粗酶制剂,研究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新城疫(ND)疫苗免疫及其强毒攻击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感染雏鸡泪液的IgG、IgA和气管液的IgG及胆汁的IgG、IgM、IgA含量均于接种ND疫苗后7~28天明显低于未感染CIAV的免疫对照雏鸡;泪液的IgM和气管液的IgA含量在ND免疫后14~28天明显降低;肠液的IgA和IgM、IgG含量分别于免疫后7~14和7、14天也显著减少。表明CIAV感染雏鸡对ND疫苗免疫的局部体液免疫应答能力降低。ND强毒攻击后,CIAV感染ND免疫雏鸡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IgG、IgA、IgM含量及免疫保护率,均明显低于未感染CIAV的免疫对照雏鸡。  相似文献   
16.
黑麦重复序列在检测小麦品种中外源染色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RAPD引物OPH20在黑麦中扩增出的特异序列pSc20H.2设计一对PCR引物pSc20ht-23/24,以来源于黑麦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及感病对照Thatcher为亲本进行PCR扩增。并对42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及103个小麦品种材料进行检测。引物pSc20ht23/24在TcLr45中扩增出一条约750bp的条带,而在Thatcher中无扩增条带。对该特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为734bp。42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检测在TcLr26中扩增出与TcLr45相同的条带,而在同样来源于黑麦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25中未扩增出该条带;中国春-Imperial黑麦附加系1R-7R中除5R外均扩增出该条带;13个1B/1R易位系小麦品种也扩增出该条带;90个地方小麦品种中有16个扩增出该条带,6个品种经系谱分析具有黑麦遗传背景,表明该标记可用于检测小麦中含有的除黑麦5R染色体之外的外源染色质。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肉鸡"气囊炎"的病例越来越多见,发病集中见于15~25日龄,死亡率很高,口服治疗药物效果不明显,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现把该病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原因分析⑴外界大环境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18.
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病基因定位及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性位点,以大豆抗病品种垦丰16、感病品种绥农10及其杂交F2、F3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在接种鉴定的基础上,运用SSR标记技术及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垦丰16抗病基因进行了定位,并应用108份大豆新品系对标记进行了符合性检测。结果表明,垦丰16对15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病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J连锁群上,将该基因定名为Rcs15。用Mapmaker/Exp 3.0 b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5个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 529、Satt 431、Sat_151、Satt 547和Sat_224,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Sat_151-10.7 cM-Satt 529-18.5 cM- Rcs15-6.7 cM-Satt 547-7.8 cM-Sat_224-10.7 cM-Satt 431。标记符合性检测结果显示,Satt 547和Sat_224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19.
中山市三叶斑潜蝇寄主种类及危害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山市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田蔬菜种植期间,三叶斑潜蝇主要嗜食危害6科14种寄主植物,包括菊科的茼蒿、非洲菊和莴苣,伞形科的西芹和香芹,豆科的豆角、四季豆,茄科的番茄和枸杞,葫芦科的冬瓜、西葫芦、黄瓜,以及十字花科的芥菜和白菜等蔬菜品种,对其他蔬菜种类没有发现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野生大豆优异稀有基因,2006年至今以栽培大豆绥农14(轮回亲本)与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 亲本)为双亲材料,经杂交、回交,标记辅助选择构建获得一套覆盖野生大豆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代换 系)。该群体共 192个株系,包含野生大豆目标导入片段 237个,平均每个连锁群的导入片段个数为 11.85个;导入 片段总长度1865.17 cM,覆盖整个基因组的82.43%。其中L连锁群野生大豆基因组覆盖率最高,为100%,N连锁群 覆盖最低为 53.17%。最长导入片段 43.30 cM,最短导入片段 0.22 cM。高度一致的遗传背景对大豆重要基因及野 生大豆特有优异基因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野生资源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进而使得导入 系后代表型变异丰富,为大豆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