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空间诱变玉米自交系齐319的SSR标记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齐319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发现两个籽粒诱变系SP-M1和SP-M2,由硬粒变为中齿和马齿。为解析籽粒变化原因,本文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85对SSR标记对两个变异株系和齐319进行变异分析。研究表明,SP-M1和SP-M2诱变系与齐31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15和0.682,说明诱变系与野生材料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中齿诱变系(SP-M1)与齐319之间检测到40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0.93%,其中32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马齿诱变系(SP-M2)与齐319之间检测到55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5.03%,其中47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不同染色体上位点变异频率差异较大,变异位点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第1、2、3、6、7、9、10条染色体上。本研究为探讨玉米空间诱变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Desiree、东农303和二倍体野生种S.pinnatisectum品系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原生质体游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最佳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对于四倍体栽培种较短的酶解时间(13 h)较为适宜,而野生种需要较长的酶解时间(18 h)。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方法分析120份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获得了22条引物的扩增谱带,22条引物扩增出27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5条,多态性比率为78.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6~21之间,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12.5条带,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S126,多态性比率最高引物为S66。120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81,平均值为0.38。聚类分析将120份材料分为五类。除Ns78-11-1以外,所有的新型栽培种资源与普通栽培种划分在不同的类中,有亲缘关系的材料大多聚在一类,品种的分类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相互交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和波C共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并对马铃薯花药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型中波C和讷16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MS+NAA0.5 mg.L-1+2,4-D0.5mg·L-1+KT0.5 mg·L-1适合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培养基为MS+NAA0.2 mg·L-1+6-BA2.0 mg.L-1+ZT1.0 mg·L-1;蔗糖浓度为6%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对照相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RAPD和AFLP标记分析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作物学报》2006,32(6):899-904
采用RAPD 和AFLP两种方法分析71份中国各地马铃薯主要品种,均可将其完全区分,并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证明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遗传组成上差异小,遗传多样性差。由于标记方法的原理差异和栽培马铃薯遗传组成复杂性,用2种方法分类的结果有所差异。AFLP标记检测获得的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RAPD标记检测的结果,AFLP标记检测多态性的能力远高于RAPD标记。AFLP标记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00.1个位点,其中54.9条为多态性位点,而RAPD标记的相应数据分别为12.5和9.8个。不同的标记方法在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差异,聚类结果从分子水平反映了中国现有主要马铃薯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  相似文献   
16.
以53个玉米自交系为供体创造的85份掖81162回交导入系(BC_3F_6)为材料,评价其产量及相关性状,并将供试回交导入系与分属不同类群的4个测验种按照NCII设计配制344个杂交组合,评价供试回交导入系的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C22、C39、C40、C46、C47、C61、C69、C75和C85等9个回交导入系各有6个性状上优于轮回亲本。回交导入系C14、C64各有5个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于轮回亲本,C06、C26、C28、C29、C30、C43、C69、C73、C79和C84各有4个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优于轮回亲本。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排在前5位的组合分别是四-444-1208×C12、四-444-1208×C79、四-444-1208×C84、Mo17-042×C40、四-444-1208×C38。  相似文献   
17.
41份中晚熟欧洲玉米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东北农业大学利用17份欧洲玉米种质选育的41份中晚熟优良自交系为材料,以代表瑞德类群的自交系D1798Z和兰卡斯特类群的HCL645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82个杂交组合,分析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41份欧洲选系的单株产量GCA相对效应值为-20.95%~26.72%,20份材料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正效应。DNF26-7-1、DNF03-12-2、DNP03-7-1等28份选系偏向于瑞德类群,DNF06-1-1、DNPA4-5-3-2、DN-2-12-1等13份选系偏向于兰卡斯特类群,其杂种优势模式为瑞德×兰卡斯特。18个杂交组合单株产量对照优势为正值,选系DNF14-9-2、DNR11-10-1和DNF26-6-1与HCL645组配的3个组合对照优势表现突出,育种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种Desiree脱毒试管苗叶片游离的原生质体为试材,采用PEG法转化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结果表明:DNA浓度为75 μg?mL-1时转化效率最高,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获得3株再生植株,PCR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商业化种植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本文概述了1996-2018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情况,展望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三种不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BcBCP1基因的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NA柱头滴加法、花粉粒携带法和开苞叶导入法等3种不同的花粉管通道遗传转化方法,将抗逆基因BcBCP1转入3个玉米自交系合344、农大178和郑58中,对3种方法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旨在筛选出转化效率高的方法,为玉米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DNA柱头滴加法的DNA溶液浓度100g/mL,授粉后18h转化率最高。花粉粒携带法最佳处理时间为10min。开苞叶导入法在授粉后18h转化率最高,DNA浓度为100μg/mL。T0代共筛选出338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87株PCR呈阳性。DNA柱头滴加法的平均PCR阳性率最高,为1.99%;而花粉粒携带法的平均PCR阳性率最低,为0.23%;开苞叶导入法平均PCR阳性率居中,为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