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40份已知抗性级别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优化的苗期室内接种技术接种丝黑穗病菌并检测,将侵染率与历年田间平均发病率进行回归分析,进而确定该评价方法的抗性分级标准,最终组装形成完整的评价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苗期室内接种病菌后40份玉米自交系的侵染率与历年平均田间接种发病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7 0,回归方程为y=0.000 4x~3-0.066 7x~2+3.813 7x+17.494。抗性分级标准:侵染率0~20.0%为高抗,20.1%~40.0%为抗病,40.1%~50.0%为中抗,50.1%~90.0%为感病,90.1%~100%为高感。  相似文献   
62.
延缓叶片衰老ZmIPT2基因的玉米遗传转化及功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自交系郑58中克隆Zm IPT2基因并构建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萌动胚方法将其转入玉米自交系K10中,对转基因后代进行分子检测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Zm IPT2基因c DNA全长969 bp,成功构建其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5300-ubi-Zm IPT2。农杆菌侵染萌动胚法共转化K10种子5 163粒,获得T0代PCR阳性幼苗48株,其中13株结实收获种子;获得的3个T2代株系PCR阳性率符合3∶1的分离比,且RT-PCR检测呈阳性;2个T2代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相对绿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绿期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百粒重和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结果初步证明,Zm IPT2基因在玉米中的过表达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540羽1日龄樱桃谷肉鸭(公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杆菌肽锌400 mg/kg;Ⅲ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微生态制剂,试验期42 d。于21、42日龄进行屠宰取样,测定樱桃谷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黏膜SIgA含量和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1)Ⅲ组42日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比Ⅰ组提高了35.00%(P<0.05)、25.39%(P<0.05);2)Ⅲ组42日龄的十二指肠黏膜SIgA含量比Ⅰ组提高了12.50%(P<0.05);3)Ⅲ组21日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分别比Ⅰ组提高了4.47%(P>0.05)、10.68%(P<0.05);4)Ⅲ组42日龄的空肠隐窝深度比Ⅰ组降低了10.17%(P<0.05)、空肠V/C值比Ⅰ组提高了12.43%(P<0.05);5)Ⅲ组42日龄的回肠绒毛高度、V/C值比Ⅰ组分别提高了3.66%(P<0.05)、16.32%(P<0.05),隐窝深度比Ⅰ组降低了11.18%(P<0.05)。由此可见,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十二指肠SIgA含量,并能够提高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猪流感的流行现状与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猪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群发性呼吸道疾病,其在发病期间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呼吸急促、困难等.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猪流感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存在,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从猪流感在我国流行现状的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猪流感的主要危害,旨在能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由此降低猪流感病毒对居民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AFLP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宏  陈伊里 《中国马铃薯》2004,18(2):98-102
AFLP技术因其高效、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本文详细阐述了AFLP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基因定位及克隆,DNA指纹图谱等。  相似文献   
66.
为改良玉米杂交种先玉335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差、不耐密植、株高和穗位较高及易倒伏等缺陷,以先玉335父母本和2个外引群体(POB43和BS19)为试验材料,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在人工接种丝黑穗病和大斑病及非接种3种条件下,对供试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评价,进而对2个外引玉米群体改良先玉335育种价值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群体POB43和BS19作为有利基因供体均可有效提高先玉335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群体BS19作为有利基因供体还可有效降低先玉335的株高。  相似文献   
67.
Bt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同时对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叶片再生体系进行优化,探讨了影响植株再生频率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植株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条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8.
玉米苗期室内菌土接种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高感丝黑穗病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模拟大田环境在室内研究温度、土壤湿度、菌土浓度等因素对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侵染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PCR检测技术分析9种不同条件下病菌侵染率,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最优侵染条件;在优化的侵染条件下室内接种已知不同抗性级别的20份玉米自交系,并移栽到田间验证侵染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接种丝黑穗病菌最佳侵染条件为土壤湿度20%,菌土浓度1%,20℃光照培养8 h和15℃暗培养16 h变温培养;20份玉米自交系室内接种后移入田间发病率均高于历年田间直接接种发病率,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优化并验证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侵染条件,可为研究该病室内快速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以两份玉米子粒类型空间诱变系SP-M1、SP-M2以及野生型玉米自交系齐319为试验材料,对田间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子粒的营养品质性状和胚乳内部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两个诱变系在株高、穗位高、粒长、百粒重等田间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上发生显著或极显著变异,且变异方向不同,SP-M1和SP-M2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SP-M2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2个诱变系与齐319在胚乳边缘组织、胚乳内部组织、淀粉粒、基质蛋白等结构存在差异,淀粉粒的组成比例和排列顺序是影响胚乳超微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吉846和掖3189为亲本,组建含有280个F7家系的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含117个SSR位点和50个AFLP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2 638.3cM,标记间平均距离15.8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10个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08个QTL,其中4个QTL相对稳定表达。结果表明,第1染色体上控制株高的qPh-2-1,位于标记P66M89315-P37M70169之间,可提供的表型贡献率为5.72%~8.40%;第3染色体上控制穗位高的qEh-3-1,位于标记P66M47273-umc1400之间,可提供的表型贡献率为17.01%~21.06%,为主效QTL;第4染色体上控制穗长的qEl-4-2,位于标记umc1058-umc2289之间,可提供的表型贡献率为4.42%~6.72%;第8染色体上控制穗粗的qEd-8-1,位于标记bnlg240-umc1268之间,可提供的表型贡献率为5.33%~9.57%。Bin2.00-2.01、Bin2.04-2.05、Bin3.05-3.09、Bin7.01-7.02和Bin8.05-8.07这5个区域可能是产量及相关性状QTL的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