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9篇
  18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油菜缺硼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是对硼最敏感的作物。在缺硼土壤和潜在性缺硼的土壤中种植油菜,其根、茎、叶、花、蕾、果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角果会因其花器的退化而出现阴角,造成“花而不实”,导致菜籽产量明显降低。油菜苗期需硼不多,但却是油菜一生中对硼最敏感的时期。苗期缺硼会带来“花而不  相似文献   
22.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黔东南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对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农业生态补偿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3.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对农作物种业发展做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部署,涉及到农作物种业全产业链条,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本文针对河北省种业发展实际,提出要依靠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区域特色、创新特色、示范特色,发展壮大河北农作物种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24.
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生产冻害调查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12月16日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 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 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 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1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结论】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5.
为提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害虫的防治水平和效果,于2015—2018年对该公园的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春秋两季测报分析。结果表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落叶松尺蛾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 Kawabe、松线小卷蛾Z.grisecana(Hubner)。其中,发生面积最大和危害最重的是落叶松尺蛾,2018年发生面积4709hm~2;其次为2种线小卷蛾,发生面积158hm~2。4种害虫均多发生于阳坡、曼甸等地,其中落叶松尺蛾常发生于山洼、林内,海拔集中在1500m以上,并且在郁闭度达到0.85时,害虫危害加重。根据主要食叶害虫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和季节发育繁殖情况,可以对下一年度或者季节的发生情况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26.
通过多地点的常规施肥和机械施肥方式,分别设置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施肥处理,从而探索对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方式与机械施肥方式下,全肥区的玉米的生物性状中百粒重影响较大,缺氮区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明显较低;产量上,常规施肥与机械施肥全肥区籽粒、茎秆产量都比其他处理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无肥区产量最低;肥料利用率小,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一般为25%~30%,磷肥利用率一般为15%左右,钾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机械施肥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而且产量也增加20%~30%。  相似文献   
27.
为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其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8个品种的对比试验,比较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麦22、黔麦20、蜀麦126和黔麦18(CK)4个品种,各项特征特性表现均较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品系),可在纳雍县百兴、曙光2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和实施相关小麦项目时合理选用,也可在毕节市海拔1 400~1 500米的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4个钾用量处理的新植、宿根两年甘蔗平均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6.9%、21.8%、25.0%、25.6%。扣除化肥投资K1、K_2、K3、K4、CK的收益分别为30 583、31 140、31 190、30 463、26 485元/hm~2。钾肥施用对甘蔗糖分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甘蔗抗黑穗病有一定作用,宿根甘蔗生长后期黑穗病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下降。钾肥施用对提高甘蔗螟虫危害抗性作用不明显。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甘蔗田间抗旱性,在天气持续干旱条件下,甘蔗保持的青叶数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本试验钾肥施用量以K_2O 3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9.
黄河防洪,难在沙多。未来黄河的来沙情势事关治黄方略确定、流域水沙资源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布局与运用,是近年治黄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黄河来沙锐减,在此背景下,需要客观认识极端暴雨情景下的黄河最大可能来沙量,为黄河防洪减淤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沙量贡献率约91%的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间为研究对象,以下垫面产输沙环境大体稳定、且暴雨偏多的2010-2018年作为现状下垫面,设计了"假定1933年暴雨重现"和"假定2010-2018年各支流的最大暴雨年在同一年发生"等两种极端暴雨情景,分别采用各支流最大暴雨年实测沙量相加和基于现状年各支流降雨-产沙关系的水文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现状下垫面在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可能来沙量。1933年是黄土高原近百年实际发生过的最大暴雨年;通过暴雨移植而成的"合成年"暴雨量级仅次于1933年,但输沙量和产沙量相当于实测值;两个暴雨情景的大暴雨落区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下垫面背景下,如果2010-2018年各支流的最大暴雨年出现在同一年,研究区的年输沙量将达6.2亿t,相应的区域产沙量为9.9亿t;基于现状下垫面的降雨-产沙关系,如果1933年大暴雨在研究区重现,研究区的年输沙量将达9.4亿t,相应的区域产沙量为12.4亿t。该文采用的两种极端暴雨情景,只能算得上是近一百年内的最大降雨,且未考虑坝库水毁排沙和极端暴雨出现在连续干旱年之后等不利情况,否则来沙量将更大。由此可见,即便是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已经大幅改善,且大量梯田和淤地坝建成投运,黄河防洪和骨干工程调度运用仍要做好应对大沙的准备。  相似文献   
30.
<正>"母兔好,好一窝;公兔好,好一坡"。种公兔在整个兔群中虽占比很小,但担负着繁衍后代、提高兔群生产性能、优化兔群兔肉、兔毛、兔皮等产品品质等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公兔选留培育,供给营养均衡日粮,科学合理安排配种。1加强选留培育选留种公兔时,既要注重其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毛性能、皮张品质等),又要关注其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