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3篇
  17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指出了紫根水葫芦干根粉对 As(Ⅲ)和 As(Ⅴ)吸附能力都明显优于传统生物吸附剂,其比表面积1.75~1.8m2/g ,仅为活性炭比表面积的1/55,在砷含量为1mg/L的溶液中对砷的吸附率为89%。在20~60℃范围内,干根粉对As(Ⅲ)的饱和吸附量为1.14~1.92mg/g ,而As(Ⅴ)为1.86~2.51mg/g ,对As (Ⅴ)的吸附能力高于As(Ⅲ),且温度越高吸附能力越大。溶液中干根粉吸附As(Ⅲ)的最佳pH值为7.5, As(Ⅴ)为3.0。研究发现:紫根水葫芦根粉吸附砷是通过其表面的活性基团起作用的,其中-OH、-NH2和-COOH通过电子共享或传递的方式与As(Ⅲ)或As(Ⅴ)形成化学键,从而将其束缚于根粉上;结构不同于As(Ⅲ)和As(Ⅴ)的粒子存在几乎不会对吸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2.
通过回顾我国新城发展的历史演变,结合南京市江宁区从工业新城向综合新城转变的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了近几年新城发展的内部功能组织、外部区域联系及宏观城市化过程,指出当前我国新城具有城市功能综合化、外部联系区域化和城乡关系复杂化的特征,并对开发中的不理性、城乡统筹的误区等新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3.
每一粒播下的种子都承载着主人的盈盈期盼,它的萌发和成长都延续了主人对收获的憧憬。因为幼时长得像"小兔子",所以藻铃玉给人的印象很可爱。藻铃玉(Gibbaeum angulipes)又称驼峰花,是番杏科藻铃玉属(驼峰花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于南非,因其顶部似驼峰而得名。繁殖主要靠播种和分株。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播种藻铃玉的经验。  相似文献   
54.
条状草地、农林缓冲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量的地表径流是造成土壤侵蚀和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宽、窄相间的条状种植能够降低土壤的侵蚀强度。若全世界都用条状种植方式,则土壤损失会降低5.1 t/(hm2.a)。条状草地缓冲系统在减少了径流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渗水量。此研究表明了缓冲体系的建立在8~10 a的时间内就能够提高水分的渗透率。研究种植在玉米-大豆体系中农-林或草-豆缓冲系统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其结果发现:草地或农林缓冲系统的土壤密度比耕地小2.3%,孔隙度和粗气孔分别高出3%和33%,Ksat值则高出了3~14倍。结果表明:草地和农林缓冲体系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缓冲系统可调控土壤表面的水文条件,且能减少耕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5.
综述了生态浮岛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生态浮岛技术在目前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今后研究的重点是筛选出稳定性高的生态浮岛植物、提高这些植物的抗性(耐寒、耐旱和抗风浪、抗腐蚀等)以及建立生态浮岛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锚固技术的应用及减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去论述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7.
残膜对土壤和作物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残膜作为一种持续性农业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关于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被很多研究证实。综述了残膜分布状况和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作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具体概述了中国残膜的分布特征,残膜对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土壤透气性、土壤重金属、酞酸酯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为减弱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的不利影响,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和地膜厚度;研发和推广新型残膜回收机械;残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残膜对不同土壤和区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8.
为揭示乳酸菌发酵液直接吸附生产秸秆饲料的新工艺中,发酵液对秸秆饲料的保鲜作用及其机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乳酸菌复合系SFC-2发酵液为处理剂,设不同添加量(0、75、150、375mL/kg),研究吸附后24h内秸秆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动态变化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SFC-2发酵液后:1)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2)添加75mL/kg时,秸秆的有氧稳定性提高,其余处理有氧稳定性降低;3)添加发酵液可以减少饲料有氧放置过程中粗蛋白的损失;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图谱分析表明,添加发酵液的处理中主导菌群是SFC-2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L.plantrum,未发现对照中的杂菌条带。由此可见,添加适量SFC-2发酵液可通过有效抑制杂菌的繁殖,提高饲料的有氧稳定性等来实现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调控措施的响应,本研究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春季休牧(T1),春季休牧-划破草皮(T2),春季休牧-划破草皮-施肥(T3),春季休牧-划破草皮-播种(T4),春季休牧-划破草皮-施肥-播种(T5)措施,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对照(CK),探讨各调控措施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调控措施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补播‘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Qinghai’)后样地杂类草重要值降低,禾本科重要值增加;CK土壤pH、容重和铵态氮含量最高;T2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T3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T4下有机磷含量最高;与CK相比,T5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春季休牧-划破草皮-施肥-播种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退化高寒草甸的现状,提高可食牧草比例,有利于高寒草甸的恢复。  相似文献   
60.
根据热电偶原理采用无纸记录仪测定温度,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乙酸和乳酸对玉米秸秆青贮料有氧稳定性及干物质的影响,并通过批次厌氧发酵工艺,分析不同质量比的乙酸和乳酸对提高青贮料甲烷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乙酸能有效提高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且随乙酸浓度的增加,青贮料有氧稳定性提高。相应地,乙酸添加量为10%和8%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1%和3%,而乙酸量添加为2%和没有添加乙酸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20%和25%,且干物质损失率(x)与甲烷产量减少率(y)呈线性正相关:y=0.705x+1.224(R2=0.986 2)。在仅以乙酸和乳酸为原料的厌氧发酵体系中,高浓度乙酸的甲烷产率显著高于高浓度乳酸(P0.05);而在烘干青贮料发酵体系中,乙酸添加量为17%和13%的处理甲烷产率与相同添加量乳酸的处理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乙酸对青贮料的主要贡献在于增加其出料期的有氧稳定性,减少干物质损失,进而提高物料甲烷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