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真菌XJ-25, 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8S-ITS-5.8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格孢腔菌属(Phaeosphaeria),定名为Phaeosphaeria sp.XJ-25。在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培养时间、起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量对菌株XJ-25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的酶活及滤纸酶(FPA)的酶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CMC酶活达到最大的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 (麸皮0.16 g·L-1)、尿素 10.06 g·L-1、培养基初始pH 3.25、接种量 4.13%,CMC酶活达到23.871 U·mL-1。FPA酶活最大的发酵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 10.12 g·L-1、培养基初始pH 3.41、接种量 4.22%,FPA酶活为8.653 U·mL-1。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40℃,该酶活力显著下降。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大黄影响正常的及内毒素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特征及其与细胞[Ca~(2 )]_i 的变化关系。方法:利用 TNF-α敏感细胞系 L929,用 MTT法检测 PMφ分泌的 TNF-α量;用荧光探针和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多细胞和单细胞的[Ca~(2 )]_i。结果:适宜浓度的大黄可轻度活化正常的 PMφ分泌 TNF-α和升高[Ca~(2 )]_i,大黄对 LPS 刺激的 PMφ分泌 TNF-α和升高[Ca~(2 )]_i 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效应,1.0%大黄分别抑制了 LPS 刺激的 PMφTNF-α分泌量的92.5%和[Ca~(2 )]_i升高的90.5%。其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给药的早期阶段。结论:大黄对 PMφ分泌 TNF-α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细胞[Ca~(2 )]_i 是其抑制 LPS 刺激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3.
为探索外源硒引发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0,0.5,1.0,2.0,4.0和8.0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引发0,3,6,9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硒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低浓度(0.5和1.0 mmol·L-1)硒引发会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其SOD,CAT,APX及P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而高浓度硒引发则相反。浓度为0.5 mmol·L-1的硒引发12 h可能是富硒紫花苜蓿生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4.
玉米坡天牛 Pterolophia cervina Gressitt 是危害撑绿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 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竹竿,该虫在赤水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竹竿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2~20 d,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经补充营养1~2周开始交配.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10 d左右,6月下旬幼虫开始出现,11月上旬幼虫开始越冬.在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5.
刘曼  张静  杨茂发  桑维钧  李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37-11139
2005~2006年系统地调查贵州省赤水市撑绿竹害虫种类,计有25种,隶属7目21科。简述害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旨在建立水貂生长激素(mink growth hormone,mGH)的原核高效表达体系,探索mGH蛋白规模化生产方法,利用获得的目的蛋白制备特异抗血清。将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GH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TM pLysS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碎菌体后离心获得包涵体蛋白,利用8 mol/L尿素对其进行溶解和复性,经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MALDI-TOF-MS质谱分析对获得的蛋白进行鉴定。用SDS-PAGE电泳法检测蛋白纯度,用BCA法测定其浓度。复性mGH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或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制备免疫抗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免疫3只新西兰大白兔,首次免疫剂量为600 μg/只,二免剂量为600 μg/只,三免剂量为400 μg/只。三免10 d后分离制备血清,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包涵体经Ni-NTA柱纯化后所得蛋白鉴定为mGH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鉴定复性mGH蛋白条带单一,纯度达90%以上,BCA法计算蛋白浓度为669 μg/mL,均达到了免疫动物的要求;制备的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具有良好的结合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效价达1:256 00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GH可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TM pLysS细胞中高效表达mGH融合蛋白,表达蛋白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制备高效价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6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下,河北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华北地区甚至是全国的粮食供应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张家口市和保定市种植玉米农户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种植玉米的农户对种植玉米的意愿普遍较高,但是也存在着品种抵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保险参保率低、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根据河北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地区的市场与自然特征,对政府、企业和农户个人提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68.
竹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竹织叶野螟在赤水的发生特点,探讨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室内外观察饲养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织叶野螟在赤水1年发生4~5代,以4代居多,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4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不同饲喂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不同,用10%蜂蜜水饲喂时平均产卵量最高为599粒.竹织叶野螟天敌较多,其中,幼虫期天敌寄生率最高达13.8%~37.1%.提出了灯光诱杀、人工摘虫等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杨树(Populus spp.)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包括杨树小孢子发生、杨树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生、杨树受精过程与杂交障碍的原因、杨树胚乳和胚的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杨树生殖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仍将集中在与杨树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相关的研究领域,并朝着有目的地控制杨树有性生殖过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0.
根据撑绿竹症状特征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等特点,撑绿竹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es。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以10%世高WG、50%多菌灵WP、60%茄苯得WP和80%炭疽福美抑制效果最好,50%氯溴异氰尿酸、64%福乐尔、78%科博、64%三乙膦酸铝WP,65%代森锌抑菌率相对较低,50%福美双抑菌率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