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玉米中霉菌毒素对仔猪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霉变的玉米中的毒素对仔猪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使用ELISA方法测定了霉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将霉变玉米饲喂仔猪,并测定仔猪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效价。[结果]试验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器官的组织切片也表明霉菌毒素可以明显抑制仔猪的免疫应答反应。[结论]玉米霉菌毒素对仔猪内脏器官和免疫应答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
将1 555羽新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其日粮中添加0.01%、0.03%、0.05%的35%低聚木糖粉,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蛋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01%、0.03%、0.05%的低聚木糖均可提高蛋鸡日平均产蛋率、产蛋重、饲料转化率并降低鸡的死淘率;低聚木糖试验组蛋壳重显著降低(P<0.05),蛋黄重显著提高(P<0.05),0.03%试验组和0.05%试验组的蛋清重和蛋黄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03%的低聚木糖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混合日粮(TMR)],每组5头,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1)C2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1和C3组(P≤0.01),C1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C1组最高,C3组次之,C2组最低,C1组与C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上,各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二者占比>75%),其次为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且C2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1组和C3组;在属水平上,将401个属中相对丰度低于1%的属聚为其他(占比>75%)后,各组均以其他为优势菌属;随后,C1组以螺旋体科未定义属(unidenti⁃fied⁃Spirochaetaceae)和厌氧孤菌属(Anaerovirbrio)为主,C2组以厌氧孤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C3组则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3)通过UPGMAA聚类树、主成分分析和物种差异性分析发现,3组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且C2组与其他2组差别较大,C1组和C3组可聚为一类。综上可知,饲喂方式可极显著影响德州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影响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并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  相似文献   
24.
摘要: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常见的药剂,为评价香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5省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平均EC50值为(4.5173±1.2706)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值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共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25.
马疱疹病毒(equine herpesviruses, EHV)是马属动物传染病的重要病原,严重影响马属动物的健康。EHV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广泛。本文对EHV的病原学、分类、生物学特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HV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6.
驴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驴的役用功能逐渐消失,而驴肉功效的明确与开发利用则使驴产业在近几年有了迅猛发展。作者针对驴肉的营养特点及驴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如驴的品种、年龄、饲料营养、屠宰加工、驴肉质量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驴肉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具有高蛋白质、高必需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三高三低特点;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屠宰年龄驴肉的营养及化学组成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驴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同,不同年龄的驴肉化学组成不同,即品种和年龄对驴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驴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可以改变饲料消化率进而使肉品质得到改善;不同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别,通过对比蛋白质、脂肪、剪切力和熟肉率发现,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高于臀肉;通过施加电刺激可加快驴肉排酸进度,改变肌纤维结构和钙蛋白酶降解,进而改善肉嫩度;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提高真假驴肉的辨别率。作者对驴肉肉品质及营养价值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制定规范的驴肉生产标准,保障驴肉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驴的役用功能逐渐消失,而驴肉功效的明确与开发利用则使驴产业在近几年有了迅猛发展。作者针对驴肉的营养特点及驴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如驴的品种、年龄、饲料营养、屠宰加工、驴肉质量鉴别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驴肉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具有高蛋白质、高必需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三高三低特点;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屠宰年龄驴肉的营养及化学组成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驴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同,不同年龄的驴肉化学组成不同,即品种和年龄对驴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驴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可以改变饲料消化率进而使肉品质得到改善;不同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别,通过对比蛋白质、脂肪、剪切力和熟肉率发现,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高于臀肉;通过施加电刺激可加快驴肉排酸进度,改变肌纤维结构和钙蛋白酶降解,进而改善肉嫩度;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提高真假驴肉的辨别率。作者对驴肉肉品质及营养价值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制定规范的驴肉生产标准,保障驴肉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刘桂芹 《中国家禽》2003,25(7):28-29
家禽全价日粮的配合旨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影响其利用率的因素有许多方面,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饲养标准;合理搭配饲料原料、开辟非常规资源;平衡营养使各养分之间配比协调;通过添加微量物质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等等。1制定合理的饲养标准对某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就是饲养标准,饲养标准也即动物饲养的准则。它既全面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又能合理利用原料。但它是普遍性的指导原则,不可能对所有影响因素都加以考虑,所以日本已对家禽饲养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更符合鸡体生长需要的标准:①在计算能量需求量时已由原来…  相似文献   
29.
30.
对于54头发生疑似关节炎病例样本进行了检测。采取驴膝关节组织液和血液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和支原体的分离鉴定,检测其血液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含量变化。样本中没有检测到常见的致关节炎病原菌和马支原体。与对照组相比,患病动物血液中WBC、Lym、Neu值增高(P<0.05),血清中ALP值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K和AST显著升高(P<0.05)。IL-1β、TNF-α和PGE2等炎性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合这些种公驴长期处于硬地面的临床观察,诊断为非感染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