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1篇
  51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高温逆境会严重抑制马铃薯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分析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情况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为马铃薯抗热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实验以闽薯1号为材料,高温胁迫处理马铃薯植株,观测胁迫条件下植株生长情况变化,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高温对植株的株型,叶片大小,长势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生理指标SOD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与CAT则先下降后上升;MDA、O2-、H2O2、PRO含量都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幼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膜质氧化加剧可能是导致马铃薯高温伤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加强支撑队伍建设 提高科技平台创新效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支撑队伍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有效衔接科技资源与科技创新活动,是激发科技平台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新时期科技平台支撑队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梳理和总结支撑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现状,探讨当前影响支撑队伍发展的制度障碍,提出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引人育人留人制度等加强支撑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的安全,但是在小麦栽种的过程中很多灾害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冻害就是小麦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小麦收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基于此,针对小麦栽培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避免冻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4.
番茄心室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爽 《农学学报》2018,8(12):58-61
番茄心室与果实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心室越多,果实越大,越容易产生畸形果,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番茄心室的形成受到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自身遗传和基因的调控。低夜温、高营养水平促进心室的形成;弱光降低番茄心室数;灌水量、灌水频率都会影响番茄心室的形成。GA3、B-9、BA、TIBA促进番茄心室形成,其中赤霉素作用最大;2,4-D抑制番茄心室形成,IAA和NAA则有减少子房心室数的趋势。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基因相关基因有lc、WUS、fin、fab和CLV3,均可调控番茄心室形成,共有两个调控途径:分别为WUS-lc途径和fin / fab - CLV3途径。  相似文献   
45.
晋西北沙区玉米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刘爽  刘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4):152-158
旨在通过试验研究,为晋西北半干旱区适宜的农田耕作管理方式提出建议。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剖面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不覆盖(CT),在0~5 cm土层深度,免耕秸秆覆盖(NTS)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传统耕作喷洒固沙保水剂(CTA)和传统耕作塑料地膜覆盖(CTF)对降低土壤容重也有一定效果;NTS处理可以提高0~1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CTA处理对田间持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稳定作用,CTF处理对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较为不利;不同耕作处理的饱和含水量变化与田间持水量变化相似,NTS处理具有较好的饱和含水能力,而CTF处理饱和含水能力最弱;在10~50 cm土层,CT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TA处理较高,生长期内NTS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较稳定;经济效益为CTF>CTA>CT>NTS。该研究表明,CTA处理可以作为晋西北半干旱区较适宜的耕作方式来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46.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笔者着眼于“以人为本”的视角,以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鱼溅村为例,通过村民参与式与数学模型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村民的满意度和优化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鱼溅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人居软环境系统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硬环境系统的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整体满意度贡献率较高,结论表明鱼溅村亟需加强对人居软环境系统的优化;同时,研究还显示鱼溅村人居环境满意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这说明人居环境的优化需要合理布局、整体筹划。笔者最后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对山地丘陵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II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国,提高中国农田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近20年来中国各省(市、区)农田土壤有机碳量变化趋势,估算了农田土壤碳源、汇潜力.由估算得出,假设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约为668 Tg C,即表明假设条件下,中国农田土壤要吸收668 Tg C才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也说明80年代后期中国农田土壤为碳汇效应.本研究对认识和评价中国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及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8.
活性污泥降解植物纤维容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活性污泥法是常用的评价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以活性污泥的干燥固体总质量(TS)和活性污泥的挥发性固体含量(VS)为考察指标,分析活性污泥对于聚丙烯(PP)、纸制、植物纤维(稻壳)餐具的降解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降解期间(21 d),纸制餐具降解速度最快,且降解程度最大,植物纤维餐具降解程度低于纸制,而聚丙烯餐具基本不降解。增加降解物的表面积和提高活性污泥与降解物的比值,有利于降解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松原市粮食产量资料分析得出,玉米和水稻分别占总粮食产量的74.13%和12.43%,其他作物占产量的13.44%。采用等权重不同间距滑动平均得到的气象产量序列,间接反映出了因气象条件优劣造成的丰歉年景。由18个因子筛选组建的玉米产量预报方程验证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仅0.08,平均相对误差〈1%。另外,单独组建的其他粮产预报方程,复相关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水准检验。  相似文献   
50.
嫩江农场乡村旅游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孙余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62-2364
根据嫩江农场开发乡村旅游的现有条件,将嫩江农场划分为5个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内景点进行了详细安排,力求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使嫩江农场实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