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在采摘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的控制效率,引入了基于交互式视音频英语学习原理的采摘机器人交流交互系统,基于WiFi网络,采摘机器人可以将实时作业情况以视频的形式传输给远程端,远程端根据采摘机器人的实时作业情况,对采摘机器人发出语音指令,机器人识别语音指令后完成相关动作,实现远程端和采摘执行端的交流交互。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采摘机器人机器和远程端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对WiFi网络的传输性能以及语音指令的准确识别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WiFi网络的通信性能较好,采摘机器人可以准确的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92.
为探索大方捆打捆机喂入机构的运动规律,通过初步确定喂入机构的基本参数,使用SolidWorks软件得到大、小喂入叉的机构简图,建立大、小喂入叉机构的轨迹和运动方程,采用MATLAB进行编程求解,最终实现仿真分析和参数优化.经分析:小喂入叉和大喂入叉的轨迹呈腰果型,小喂入叉运动周期T1=0.7 s,大喂入叉运动周期T1'...  相似文献   
93.
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与水田土壤酸度的剖面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凯丽  徐明岗  周晓阳  蔡泽江  王伯仁  刘瑜  颜芳  孙楠 《土壤》2022,54(5):1010-1015
为探明红壤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酸度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江西省余江县和湖南省祁阳县的典型水田、旱地两种耕地利用类型下、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分5层(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测定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剖面酸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以水田剖面p H较高,范围为5.80~6.43,旱地剖面p H较低,范围为4.68~5.41。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以水田含量较低,范围为0.16~1.56 cmol/kg,旱地的含量较高,范围为4.22~7.02 cmol/kg,水田的交换性铝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旱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0~2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0~10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旱地土壤酸度强于水田。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是减缓酸化、降低交换性铝含量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4.
鱼类栖息地模拟的比较研究—以东海鲐鱼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东海海域1997年10月、1998年3月、1999年7月和2000年1月鲐鱼渔获率及表层温度、盐度和初级生产力等环境因子数据,构建东海鲐鱼资源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并将GLM和GAM模拟值的均值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其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LM与GAM模型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因此两者都可模拟东海鲐鱼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其中,GLM模型对鲐鱼渔获率空间分布趋势的模拟更为准确;而GAM模拟值对鲐鱼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比较敏感,能够解释更多空间数据的变化,因而GAM在分析鱼类栖息地与环境因子间关联程度或资源评估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5.
不同白黄化茶树品种的香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生化分析,对浙江丽水茶区5个主栽白黄化茶树品种的香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白黄化品种,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成茶滋味浓醇鲜爽,品种香显,辨识度高。其中黄金芽综合评分最高,适宜作为黄变香茶重点开发;景白2号适宜开发高香型特色香茶;中黄1号适宜开发醇爽型香茶;景白1号可作为浓醇型特色香茶产品开发。对于白叶1号,宜在现有基础之上,适当提早芽叶采摘,增进茶汤鲜爽度,开发鲜爽型特色香茶。综上,参试的5个白黄化茶树品种综合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均具备开发优质香茶必要的物质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覆盖条件对茶园小气候及碾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利于碾茶品质的覆盖方式,为提高碾茶生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43为试验品种,黑色遮阳网为覆盖材料,设3种遮光度(55%、75%、95%)、2种覆盖高度(直接覆盖高0.6 m、棚式覆盖高1.8 m)、3种覆盖时间(15、20和25 d),共18组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在秋春季两季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茶园小气候、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碾茶中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能有效降低茶蓬面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日最高温,缩小气温日较差,提高空气湿度。棚式覆盖对于茶园小气候的稳定效果优于直接覆盖。覆盖后茶树鲜叶中叶绿素总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75%+直接覆盖15 d处理和遮光度95%+棚式覆盖15 d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33.86%和57.27%。覆盖使碾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5和20 d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27.55%和144.06%。覆盖后碾茶中茶多酚含量降低,覆盖天数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棚式覆盖25 d和遮光度75%+直接覆盖25 d处理的茶多酚含量最低,分别低于对照54.04%和55.19%。覆盖使碾茶中咖啡碱含量提高,秋春两季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0 d处理的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58.91%和62.98%。秋季覆盖使水浸出物含量有所降低。高遮光度和长时间遮光处理不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秋春两季产量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覆盖后碾茶外形颜色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有清香、滋味清爽,感官品质高于未覆盖处理。【结论】覆盖有利于稳定茶园小气候。延长遮光时间、提高遮光度可提高碾茶品质,过度遮阴会导致产量降低。使用遮光度95%的遮阳网棚式覆盖25 d后碾茶综合品质最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比较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和惠明茶1号4个茶树品种短枝扦插的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  相似文献   
98.
对9个陇糜系列品种进行连续2 a的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陇糜系列品种适应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其产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品种,这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糜子品种更新及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
 以大连市区为例,通过对其区域气候指标与植被覆盖面积的相关分析,利用区内局地小气候观测结果,得出植被覆盖对区域气候调节效应在空间具有差异性,即植被调节效应在大范围影响微弱,但在局地范围表现明显;初步研究发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面积、植被结构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04年7月-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又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体长范围为186~340mm,优势体长组为220~280mm;雌性的又长略大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生长参数大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