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刘秀花  梁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00-5301,5308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从小麦根际分离出9株有促生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B5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通过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确认其属于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2.
包气带水是支持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也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补给地下水的重要水源,为了解地表灌溉量和历时对包气带水分运移和滞留过程的影响,在陕西省泾惠渠试验站开展了夏玉米和冬小麦畦灌试验,应用实测数据和Hydrus-1D模型模拟包气带0~6 m土壤水分运移滞留过程,并对其水分平衡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进水流量和灌溉历时会引起明显土壤水分运移滞留变化。夏玉米模拟期采用大流量、快速灌溉,剖面底部的渗漏量大,占地表总入水量的24.88%;冬小麦模拟期灌溉流量小、历时长,底部渗漏量小,占地表灌溉量的2.29%;夏玉米试验期内蒸发蒸腾量大于冬小麦,分别占地表总入水量的32.32%和27.33%,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18.15%和16.92%;夏玉米与冬小麦试验期内包气带土壤水分滞留比例分别为42.8%和70.38%,灌溉进水流量和历时是控制包气带水分滞留和进入地下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3.
蔬菜白粉病的危害程度逐年严重,对蔬菜的品质、产量都造成影响,使蔬菜生产面临减产、减收。通过对商丘市主要蔬菜白粉病的调查,对其为害症状、病原物种类加以鉴定,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
在回顾总结西北山川秀美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指出"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健全,有利于维护、改革和完善现存的山川秀美体制,并确保山川秀美工程的健康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绿色GDP核算指标不仅能为山川秀美建设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走过去资源为代价的老路超到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新形势下国家建立绿色GDP核算指标的工作很有裨益和借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5.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平甲胺磷(methamidophos,MAP)污染对丛枝菌根(Arbuscutar Mycor-rhiza,AM)共生体的形成、番茄生长及其磷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M菌根真菌对甲胺磷农药有较强的耐受性;甲胺磷水平对AM共生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根侵染引起的根际效应促进了土壤中甲胺磷农药的矿化,并转化为菌根真菌和番茄植株的养分源,改善了番茄植株磷营养状况,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从而降低了甲胺磷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6.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获得脂肪酶活性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利用摇瓶发酵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在37℃条件下,接种量为1 mL,250 mL摇瓶的装液量为30 mL,培养时间48 h,转速175 r·min-1.发酵培养基添加的最佳碳源是1.5%麸皮,最佳氮源是2.5%的酪素.对酶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酶作用的最佳pH值7.5,最佳温度42℃.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地膜+地布相结合的覆盖方式对毛乌素沙漠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在毛乌素沙漠东缘风沙滩区选取试验点,设置地膜+防草地布覆盖(MB)、防草地布覆盖(DB)以及裸地(CK)3个处理方式,开展为期1 a的浅层土壤温度原位监测试验,对比不同覆盖对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MB覆盖区地表下5、15、30 cm土层土壤的年均温度比DB覆盖区分别高出0.5℃、0.6℃和0.4℃,比CK分别高出1.0℃、0.8℃和1.0℃;冻融期在同一土层深度处均表现为CK最长、DB次之、MB最短;同一土层深度处3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MB覆盖条件下土壤保温效果最好,CK最差;MB覆盖区在5、15、30 cm土层土壤深度处≥5℃地积温比DB覆盖区分别高4.0%、4.0%和3.0%,比CK分别高8.0%、7.0%和9.0%;降雨前、中、后,同一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日较差以MB覆盖区最大,DB覆盖区次之,CK最小;近地表大气温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同一土层深度处,覆盖条件下其相关性较大,裸地较小。试验表明地膜+地布覆盖处理保温效果明显,适合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8.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危害极大。本文介绍了其危害对象及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渭河陕西"二华"段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流经陕西华阴、华县(二华)段,通过对"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系统研究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空间变化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秦岭山前地下水的补给,靠近渭河沿岸地区,接受渭河的侧向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从HCO3·S04-Ca·Mg经S04·HC03-Na·Ca过...  相似文献   
30.
通过在榆溪河流域沿地下水埋深增大方向设置植被调查样带,基于植被盖度、地下水埋深及土壤含水量等数据,利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获取植被盖度及其影响因子所表征的空间尺度,结构方程解析植被盖度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并结合聚类分析划分了植被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空间格局状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EMD将空间多元数据分解为3个本征模态函数,经希尔伯特转换得到各模态函数相应的空间尺度分别为14,27,38 km;(2)结构方程模型和MEMD分解后的最大表征尺度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盖度在整个样带尺度上呈显著负相关(R2=-0.95,p<0.001);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盖度以地下水埋深5 m空间尺度为分界点,<5 m的区域呈显著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68,p<0.001),>5 m的区域呈显著负相关(路径系数为-0.43,P<0.01);(3)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聚类分类结果将植被盖度划分为核心区(地下水埋深0~3 m)、过渡区(地下水埋深3~4 m)、稳定区(地下水埋深4~5 m)、外围区(地下水埋深5~10 m)及边缘区(地下水埋深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