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陕豆125”是西北农林科技农学院用“S0-3-4”做母本“日9-11”做父本,有性杂交选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0-100d,有限结英习性,抗倒伏能力强。平均产量150-200kg/677m^2,含蛋白质43.95%,含脂肪19.55%。在陕西关中,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到6月中旬,中等肥力地块适宜密度为1.3万株/667m^2。增施有机肥,重施磷肥。同时注意氮、磷、钾配合。花前灌水,花期忌涝。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原种培养基为荞麦粒培养基:平菇培养料的最适水分含量是60%,菌丝生长快而健壮: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迭162%的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1。  相似文献   
13.
小豆开花和结荚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1 035份陕西大豆种质与从中选出的102份初选核心种质间15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检验了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的生育类型、种皮色、生长习性等15个农艺性状表型频率和生育期、百粒重、株高等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与总体资源基本一致;初选核心种质15个农艺性状的Shannon-w eaver和S im 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麦草、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方法,并在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可以提高果品品质,而且在多种作物上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因此,利用麦草、鸡粪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能够减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有助于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生态类型、遗传多样性和演化趋势,为大豆育种和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选取75份陕西大豆种质,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取得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品质性状数据,分析这些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以及遗传多样性指数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提取75个品种的DNA,用RAPD随机引物扩增,统计扩增片断,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的遗传变异很丰富,生育期类型、形态性状、蛋白质含量等都有很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但是脂肪含量较低而且变异不大.根据对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可以将陕西大豆种植区域划分为3个生态区,将陕西大豆分为5个生态类型.陕西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陕南>关中>陕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与陕西豌豆相比,省外资源生育期短,株高低,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高。陕西以及陕南豌豆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省外群体,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陕南为高,其次是陕北、关中。省外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省内群体。省内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关中、陕北;省内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关中为最大,然后依次是陕南-陕北、关中-陕北。聚类分析将供试100份种质分成2类,第Ⅰ类主要由陕南、省外品种组成,第Ⅱ类主要由关中、陕北组成。聚类和三维散点图结果显示,陕南品种分布最为广泛,其次分别是省外、关中、陕北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而是相互穿插,界限模糊。【结论】省外资源的农艺性状优于省内资源,是陕西豌豆资源的重要补充。陕西豌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距离与品种的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优质大豆陕豆12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于1988年通过有性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88125374。2000年初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陕豆125。1 选育过程1988年用So34做母本,日本品种日911做父本杂交,当年收获F1 代种子21粒。1989年种植F1 代,表现中熟偏早,抗病性好。经淘汰伪杂种,收获整齐一致的单株16株。1990年种植F2 代,分离大,类型多。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9株,单株收获。1991年将入选的F2 单株种子点播成行,从中选择优良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