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13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总结了疲劳极限线图常用的绘制方法和绘制原理;给出了一种常用的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的绘制方法。采用Java编程语言,完成了一种常用的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程序的开发。通过对比Goodman疲劳极限线图程序的计算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并给出了程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2.
试验采用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贵阳市某猪场送检的死胎病料进行了PRV、PPV、PCV2、PRRSV、CFSV和JE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送检的流产死胎同时感染有PRV和PCV2,表明种猪场应重视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的免疫预防,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3.
油棕遗传育种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对培育和不断改良适合我国热区生态环境特点的油棕新品种,确保我国热区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油棕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发展油棕生产的历史与实践,从引种试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常规和分子育种等方面,对我国油棕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油棕选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外源NO对萝卜铅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高浓度铅胁迫(0.6 mmol/L)下的萝卜品种春红1号为试验材料,以SNP为NO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SNP(0、25、50、100、150、200μmol/L)对铅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铅离子对萝卜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施加100μmol/L SNP能够促进萝卜种子发芽,增加萝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说明适宜浓度的NO可有效缓解铅胁迫对萝卜种子和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95.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6.
关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核算陕西关中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关中地区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结合敏感性指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系统核算,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关中地区ESV在1996年为205.71亿元,2007年达到211.82亿元,呈缓慢增长趋势;空间上呈中间低、南北高、西南最高的分布格局,增量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变化趋势,这是自然条件、政策导向与城市化进程博弈的结果。林地、耕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较大的地类,宝鸡市是最大的生态产益区,水文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和气候调节是关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体。1996-2007年的11年内,关中地区单位ESV增加2.97%,人均ESV减少7.21%,环境压力有所增加。【结论】应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扩张速度,积极发展城市绿地,认真考虑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秦都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关中平原的陕西省秦都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立地条件、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土壤管理4方面选取12项指标,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秦都区耕地地力可分为4级,l—4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2.08%,39.72%,7.35%,0.85%,该地区耕地地力水平较高。本研究分析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区农业生产,而且为关中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小气候的光照强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比不发生区松林低,空气相对湿度比不发生区松林高,砸地表越近,这一差异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的病虫害技术也得到了积极发展。森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产生动物所需要的氧气,同时也是我国的重要出口资源,可以加工成很多物资,例如家具等。但是在营林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病虫害威胁,如果不加以控制,病虫害会加速传播,为林业的经营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下面就分析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0.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一般为冬春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后期根系活力强、耐热性好、灌浆快,抗(耐)病性好[抗(耐)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的品种。对品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利用原则,最后对近年来部分新审定品种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