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花生转录因子WRI1基因特征的in silico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花生转录因子WRI1的cDNA序列(AhWRI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AhW RI1的序列特点、编码蛋白AhW RI1的特性以及与其他植物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结果表明:AhW RI1含一个长度为780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5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AhWRI1包含2个典型的AP2功能域,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拟南芥和油菜的WRI1相似。AhW RI1与拟南芥、油菜WRI1氨基酸保守序列同源性在81.87%~100%之间。AhW RI1无序化程度为71.8%,比拟南芥低3.8%,比油菜高2.5%。亚细胞定位显示AhW RI1在细胞核内,并预测该蛋白具有转录复制,调控及转录与结合的可能性分别为0.244、0.226和0.152。研究结果为花生WRI1基因的分子克隆,功能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选用丰花1号、丰花2号两个花生品种,分组织培养和苗期试验两部分,组织培养试验选用再生芽丛和离体幼叶两种外植体,进行花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和G418三种常用的nptⅡ标记基因筛选剂的敏感性检验。研究表明,400mg/L的卡那霉素、500mg/L的新霉素或25mg/L的G418能明显抑制花生再生芽丛的生长,使其变为黄色或褐色,丧失长成植株的能力;培养基中含有100mg/L卡那霉素或300mg/L新霉素或10mg/LG418都能有效抑制非转基因离体幼叶脱分化成愈伤组织。苗期试验设置了0,0.1,1.0,5.0,10.0g/L5个卡那霉素浓度,在三叶期涂抹花生未展开叶,研究表明,5g/L卡那霉素使非转基因的被涂抹叶全部出现大而明显的黄色斑。  相似文献   
23.
花生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Griffing列杂交设计模式对花生主要脂肪酸组分进行Hayman遗传分析。结果表明,O/L比值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含量等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并表现部分显性遗传。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频率,正负效应基因比例,显、隐性基因的方向均不同。O/L比值,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的遗传力较高,早代即可进行严格选择。鲁花10号和辐8707含有较多控制O/L比值及油酸含量的隐性增效基因,强盗花生和ICG6848含有较多控制亚油酸含量的显性增效基因,因此可作为高O/L比值及高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2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山花7号、山花9号和山花11号为供试品种,探讨4个施氮量对3个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改善花生生理特性,提高产量;3个品种对氮肥的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当山花7号和山花9号666.7m2施氮量为7.5 kg、山花11号施氮量为5.25 kg时,花生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达到最大;花生单株干物质增加量为S型生长曲线,结荚期最大,荚果重、百果重、百仁重与不施氮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山花7号和山花9号在666.7m2施氮量为7.5 kg、山花11号施氮量为5.25 kg时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25.
苗期弱光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苗期不同弱光条件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L.)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合理规划麦套花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花1号为供试材料,在花生苗期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进行遮光,设置不遮光(CK)、遮光27%、遮光43%和遮光77%4个处理。测定遮光后花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曲线参数、荧光参数以及光合酶的活性,比较不同遮光处理间的差异。【结果】遮光后随遮光程度的增强,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CO2饱和点、羧化效率、RUBPCase和PEPCase活性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增加,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升高;即时光强和长期遮光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光合酶的活性。【结论】苗期遮光显著降低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气孔限制、非气孔因素即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和光系统Ⅱ光能分配变化;提高了花生利用弱光的能力;遮光27%的影响较小,可据此合理规划麦套花生的种植规格。  相似文献   
26.
花生干旱胁迫响应基因的数字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旱性强的花生品种丰花5号为材料,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 PEG处理后的花生叶片c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基因表达表现出高度的不均一性和冗余性,低于10个拷贝的标签占总标签种类的73.1%,但其表达量只占总标签表达量的9.0%。根据已知序列信息鉴定出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4.5%下调表达。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广泛涉及糖、蛋白、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代谢、能量代谢以及次生代谢过程。在花生干旱响应基因表达谱分析中,发现9个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其中4个编码类黄酮合成酶类,3个编码甲基转移酶,2个编码MYB转录因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花生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hPAL)表达分析表明,15%PEG干旱胁迫6 h诱导该基因显著表达。推测类黄酮代谢在花生干旱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苗期PEG渗透胁迫条件下花生品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法,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26个花生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研究。测定花生幼苗主茎高、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统计分析各品种(系)抗旱指数及抗旱相关性状系数,通过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分析各品种苗期抗渗透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苗期抗渗透胁迫性强的品种为远杂9102、冀0212-4、湘花2008和NC6;抗性弱的品种为白沙1016、04D029、台山珍珠、莱芜花皮、02P172与ND119。  相似文献   
28.
花生品种间净光合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类型花生品种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并进行遗传分析.选用8个品种作为亲本,其中包括两个龙生型品种A596和荔浦大花生,四个栽培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丰花3号、丰花5号及鲁花11,两个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和丰花2号.采用GriffingⅡ的试验设计配制28个杂交组合,在结荚后期测定8个亲本及28个F1群体的光合速率并对其进行配合力分析.龙生型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如A596达到22.45 μmol(m2·s),栽培大花生其次,小花生最低,白沙1016的净光合速率仅为16.08 μmol/(m2·s);亲本净光合速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均较大;龙生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大,小花生品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小;丰花5号与荔浦大花生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最大,达到2.893 3,而丰花1号与荔浦大花生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最小,仅为-3.276 7;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亲本净光合速率成显著性正相关,而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均成负相关.配合力是选育强光合杂交花生品种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9.
利用Dot-ELISA检测Bt棉杀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HD-1和HD-68晶体杀虫蛋白的碱溶产物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血清,建立了检测Bt杀虫蛋白的Dot-ELISA,可检测Bt杀虫蛋白的最低水平为87.5ng/ml。用Dot-ELISA对2个转基因抗虫棉和它们的亲本进行了检测,并与生物学测定的抗虫性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测定大批量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Dot-ELISA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以花生品种丰花3号为材料,研究了花生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效果的影响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结果表明dNTP对扩增影响较大,每对引物都有其扩增适合的退火温度。确立了适合花生SSR分子标记研究的优化体系。最终确定总反应体系为20μl,其中25mMMgCl21.5μl,2.5mMdNTP1.6μl,5U/μlTaq酶0.17μl,100ng/μl模板DNA0.4μl,2.5mM引物5μl。优化后的扩增程序退火温度为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