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5篇
  16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咯菌腈对西瓜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有效成分为咯菌腈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西瓜种子后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其植株体内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包衣对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的子叶宽度、侧根数和百株鲜重无显著影响;幼苗子叶长度和株高分别增加了4.8%和7.5%,植株体内丙二醛的积累量下降了7.7%,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2.2%;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9%、46.5%、35.6%和44.1%,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咯菌腈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安全,并能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2.
两种熏蒸剂对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顺义黄瓜大棚中采用注射法施用二甲基二硫、混土法施用棉隆,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施药后土壤表面覆盖完全不透膜,比较二甲基二硫与棉隆对黄瓜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治情况及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熏蒸剂对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和镰刀菌(Fusariumspp.)均有较好的防效,二甲基二硫40g·m~()-2)处理时对3种病原物的防效分别为84.29%、75.99%、79.94%,棉隆30.0g·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0.30%、92.36%、92.27%,而且二甲基二硫、棉隆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黄瓜净收入分别增加66%~85%和65%~71%。  相似文献   
83.
通过工程实例,对普遍存在的小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规范把握、工程经济比较等进行综合论述,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4.
通过介绍国内外生物质技术的发展概况,综述了生物质能源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建议我国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与立法,极力开发能源新技术,从而促进生物质能大规模生产使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以火龙果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适用于火龙果的MSAP体系.结果表明,基因组DNA约300ng,采用EcoRI 10U和MspI/HpaII 2.5U两步酶切法,酶切较充分;使用20μL预扩增体系,含酶连产物1.0μL,Mix 10μL,上下游引物E+A/HM+T各2.0μL;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20μL,含稀释50倍的预扩增产物3.0μL,Mix 5μL,上下游引物E+ANN/HM+TNN各2.0μL.选用17对引物检测发现,组培苗CCG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约为24%,平均多态性比率为1.8%,表明火龙果组培苗在短期无性系繁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DNA甲基化差异.  相似文献   
86.
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和性质界定介绍了它的内涵,进而根据前人的研究,对产品特性、合作成员、制度环境、自身的体制等方面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对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87.
为分析超声波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置不同时长超声波(0(CK)、10、20、30、40和50 min)处理小麦种子,同时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与小麦种子活力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30 min的小麦种子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30 min处理的小麦幼苗萌发0 h的脯氨酸含量以及SOD、CAT、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K,萌发72 h的幼苗SOD、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转录组分析表明,与CK相比,超声波处理30 min的小麦种子萌发0和72 h 共有1 72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上,超声波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响应与过氧化氢分解代谢过程;在细胞组分上,主要集中在胞外区、质外体、细胞壁和细胞外间隙等质膜外区域;在分子功能上,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酶活性、单加氧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KEGG富集分析发现,富集最为显著的3个通路依次为谷胱甘肽代谢(ko00480)、代谢途径(ko01100)与色氨酸代谢(ko00380),其中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共富集3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  相似文献   
88.
【目的】挖掘利用高维生素甜玉米种质资源,对甜玉米维生素 C 含量进行 QTL 定位。【方法】选用维生素 C 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77(高 VC)和 T15(低 VC)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 F2 作为群体,构建 SSR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合 F2 各单株果穗维生素 C 含量,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维生素 C 含量进行 QTL 定位。【结果】共检测出 5 个相关 QTL,分别位于第 2、3、6 染色体。在第 2染色体 bin 2.04~2.05 区域检测到 1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2-1),加性效应值为 2.23,能够解释 17.16%的表型变异;在第 3 染色体上检测到 2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3-1、qVC-ch.3-2),分别位于 bin 3.00~3.04、bin 3.06~3.07 区域,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1.17 和 1.40,表型贡献率分别为 6.64% 和 4.15%;在第 6 染色体上检测到 2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6-1、qVC-ch.6-2),分别位于 bin 6.05、bin 6.05~6.06 区域,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0.43、1.83,表型贡献率分别为 6.59% 和 20.87%。【结论】维生素 C 含量的 QTL 定位可为选育优质高营养甜玉米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对玉米小斑病抗性进行QTL定位,以甜玉米杂交组合‘T8’בT33’的200个F2代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对各单株叶片进行图像扫描进行抗病鉴定,定位QTL。结果表明,构建了全长1 270.2cM的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含214个SSR位点,标记间平均间距5.9cM。以全株、穗三叶和穗位叶的病斑面积比作为各单株小斑病抗性表型值,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小斑病抗性QTL,分布于第3、4、5、6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08%~19.67%的表型变异。在第3染色体umc1746~bnlg1523和第5染色体bnlg603~mmc0081均同时检测到3个抗性指标的主效QTL,各主效QTL的贡献率均10.00%。在第3染色体umc1399~umc1307同时检测到穗三叶和穗位叶病斑面积比相关QTL,贡献率分别为5.08%和9.49%。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该研究旨在明确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生长指标与光谱仪冠层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进而为甜玉米生长指标快速监测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基于正甜68的不同施钾水平的田间试验,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期利用CGMD302光谱仪采集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同步测定各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数据,研究各光谱参数与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茎粗和LAI呈正相关关系,而比值植被指数RVI与茎粗和LAI呈负相关关系,基于NDVI和RVI构建的单个时期监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演甜玉米茎粗和LAI,模型检验结果良好,预测精度均达到0.9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生长指标快速监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