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有人认为偶然延长放牧刺激幼苗萌芽,可能延长短期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持久性。为了证实这种说法,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南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2次地间试验,在短期多年生山黑麦(Secale montanum Guss.cv.Black Mountain)建植的草地上,以10~17只/hm~2的载畜量放牧美丽奴阉羊进行试验。 首次试验(试验1)是山黑麦和喜湿草虉草(Phalaris aquatica)的比较试验。尽管过磷酸钙的施用量大于600kg/hm~2,但这2种地三叶(Trifolium subterraneum)和白三叶(T.repens)混播时,生长和生存能力均较差,2年后不得不放弃了试验。继后,从已施过磷肥的试验1地上,取土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植株的生长对磷肥有极大的响应。 因为在试验1中,低肥力的土壤可能是禾草持久性差的原因,所以在同一试验点进行了第2次试验(试验3),比较山黑麦与多年生黑麦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的持久性;每种禾草均和地三叶、白三叶混播,并在3年内施入850kg/hm~2的过磷酸钙。开始时所有禾草生长良好,山黑麦和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羊的增重较明显(100kg/hm~2粗毛和300kg/hm~2活重)。尽管延长了放牧,但3年后山黑麦失去了生存能力,可能是它的持久性对秋季降水量的依赖性更大。第4年山黑麦试验地(三叶草和自生草)的动物产量和多年生黑麦草地的一样高,?  相似文献   
82.
采用自制木刀种子脱粒机对10kg种子材料脱粒,用φ0.813m、φ0.413m和φ0.213m筛孔对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种茎脱粒后种子的重量分别为973.3g、953.8g和897.9g,以φ0.813m筛片脱粒出种率最高,净种子859.9g,种子受损率最低8.37%,种子纯净度为88.33%。“楚雄”南苜蓿和环峡南苜蓿的脱粒以孔径中0.4cm筛片脱粒效果最佳,而银子蜗牛苜蓿豆荚种子用φ0.8cm筛片脱粒仍造成大量的子实破碎,种子受损率高达30.42%。三叶草花序的脱粒也以孔径中0.4cm筛片脱粒比较合适,白三叶、红三叶两种三叶草的种子产量均较高,种子纯净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83.
比较了5种筛孔直径对楚雄南苜蓿种子产业化生产中脱粒后种子数量、质量和脱粒速度。结果表明,楚雄南苜蓿种子产业化生产中适宜的种子脱粒方法为筛孔直径D=0.5cm的脱粒方法,其次为筛孔直径D=0.4cm的脱粒方法。  相似文献   
84.
楚雄南苜蓿在楚雄州禄丰县已推广种植60年以上,面积1 000 hm2以上,为冬闲田冬春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具有固氮能力强、耐寒、耐旱等特点,表现出较高的饲用价值;另外也是餐桌上的美味蔬菜,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此,对楚雄南苜蓿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促进楚雄南苜蓿在云南省更大面积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5.
比较了5种筛孔直径对海法白三叶种子产业化生产中脱粒后种子数量、质量和脱粒速度。结果表明:海法白三叶种子产业化生产中适宜的种子脱粒方法为筛孔直径D=0.5cm的脱粒方法,其次为筛孔直径D=0.4cm的脱粒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不同红三叶品种种子扩繁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国内外的17个红三叶品种进行了种子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哈密红三叶、天水红三叶两个品种较适宜在昆明地区进行种子扩繁。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异地繁种的办法在云南进行种子生产,然后在新疆和甘肃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在观测到菊苣地上部及根茎被切断后,地下根系仍能再生并长成正常植株的现象后,开展本试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菊苣根系再生的相关特性,为菊苣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从地面往地下切断菊苣根系0、2、4、6、8、10、12、14、16、18em的不同处理,观测其地下根系的再生特性。结果表明:菊苣地上部及主根切断后,地下根系不但不会死亡,反而促进地上植株的再生能力,再生植株数随切割的频度和切割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8.
不同类型草地免耕补播光叶紫花苕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种不同草地上免耕撒播云光早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cv.Yunguangzao),然后进行放牧牛群践踏,在冬春测定光叶紫花苕的株高和产量。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定植效果最好的草地为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草地,其次是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第三为蒿类(Arfemisia spp.)植物的草地。  相似文献   
89.
刈牧兼用型优良禾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tapf)简称狗尾草、原产东非。云南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入纳罗克品种cv.narok,在云南省内亚热带地区种植、观测,表现较好,推广种植面积现已在400公顷以上。该草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耐牧、耐刈割、寿命长、产草量和产籽量均较高。目前,种子已销往广西等区种植。总之,该草是南方亚热带山地草场改良的重要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90.
在云南中亚热带开展夏季牧草混播组合和青贮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夏季牧草混播组合中,两茬的牧草总产量以三得利紫花苜蓿+杂交苏丹草组合最高,为15.0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播组合(P<0.01)。第2茬牧草的豆科比例较低或消亡,与第1茬相比整体下降明显。4个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在12.69%~18.47%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已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的生长需求。青贮混播以玉米+扁豆组合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4.3 t/hm2,但3个组合的牧草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