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不同性型黄瓜植株保护酶类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黄瓜植株性别表现与保护酶活性的关系,以雌性系和雌雄同株系黄瓜为试材,测定二片真叶期植株茎尖和真叶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发现;黄瓜植株茎尖中保护酶活性与性型关系密切,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雌性系中较高,而在雌雄同株系中则较低,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在雌性系中较低,在雌雄同株系中较高;真叶中保护酶类活性型间不表现出差异或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库源流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3)各组合单茎重与大、小维管数相关显著,与维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单茎鞘重与大维管数、维管总面积相关显著,与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栽培方法,对两个大穗型两系超级杂交水稻培两优500和培两优E32稻穗上、中、下3个部位的平均籽粒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穗上、中、下不同部位的平均粒重分布均呈正态性,不同部位间籽粒平均粒重方差齐性因品种自身充实程度而异,且稻穗上、中、下不同部位平均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籽粒充实度明显不同的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籽粒充实度的品种其灌浆特性明显不同。籽粒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其起始生长势在强、弱势粒之间相差小,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度相差也小,表现为强、弱势粒灌浆接近同步,而籽粒充实差的则刚好与此相反。由此说明,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弱势粒灌浆启动期滞后与灌浆速率小。同时也发现常规品种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研究还表明,同化产物供应量不是限制籽粒充实的主要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籽粒本身生理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是茶叶诸多保健及药理功能之首要成分,本文将儿茶素诸多的功能总结为"三抗(抗癌、抗衰、抗氧化)"、"三降(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三消(消毒、消炎、消臭)"等十大功效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湖南省棉田土壤镉(Cd)污染水平,从而合理使用污染耕地,降低食用农产品Cd超标风险,在岳阳、常德、衡阳3个地级市分别随机选取10个取样点(棉田)检测土壤Cd含量。结果显示,湖南省棉田土壤主要受到轻度和中度Cd污染,且湘江中下游地区Cd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因此,建议岳阳市和衡阳市等区域棉田如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应注意农产品Cd污染及食用风险,长株潭等湘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中应推广种植非食用作物。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胚乳内源多胺及其与粒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重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上部籽粒和下部籽粒胚乳内源多胺变化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显示:灌浆前期,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上部籽粒高于下部籽粒,粒重大的组合高于粒重小的组合,尤以Put和Spd更明显;籽粒胚乳中Spd和Spm的含量,以及Spd/Spm,Put/Spd和Put/Spm的值与实粒平均千粒重呈正相关。表明多胺特别是Spd和Spm对水稻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转化棉花及GUS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建以GUS为报告基因的生长素响应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开展了棉花生长素的原位研究。经棉花叶片瞬时表达分析,证实该报告基因在棉花中有效。采用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将该报告基因转化至湘杂棉21号后,经筛选检测,获得了3株阳性转基因棉花植株。对转基因棉花胚珠及花原基进行的GUS检测表明在棉花受粉前2 d(-2 DAP,Dayafter pollination)至受粉后2 d(2 DAP)的胚珠发育期间,棉花胚珠表面生长素水平呈现"V"形变化过程,且在受粉2 DAP后,GUS染色更集中分布在分化了的纤维细胞中。说明在棉花受粉前的胚珠发育早期,表层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水平的生长素,维持着表层细胞的持续分裂。而在胚珠表层纤维细胞分化期生长素浓度降低,GUS着色变浅。受精后,纤维细胞开始伸长突起,伸长的纤维细胞中有更强的GUS着色,证明分化了的纤维细胞中具有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分布,这可以促进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胚珠表层相邻细胞的低水平的生长素对棉花纤维细胞的分化突起可能起关键作用。对花原基的GUS染色观察,生长素主要集中分布在分化的花组织细胞分裂活跃的区域,表明生长素在促进花器官的发育和器官建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花生苗期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选花生抗旱性指标,培育抗旱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传统线性筛选方法不能反映花生抗旱性的非线性特性,筛选得到的指标符合度有所局限。本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一种非线性筛选模型,利用SVM交叉测试逐个评估各个特征因子,以MSE最小原则逐步剔除对模型有不利影响的特征因子,并以29个花生品种为例,对其苗期的13个形态、生理特征进行再分析和甄别,得到主茎高、分枝数、地上部干重、叶片干重、比叶面积共5个特征指标,以此特征指标构建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留一法精度均高于经线性筛选特征的模型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了经非线性筛选得到的特征因子的准确性,最后经基于F测验的SVM回归显著性测验与单因子重要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保留指标的有效性。以此保留特征构建非线性预测模型能为花生抗旱育种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0.
饲用微生态制剂生产用酵母菌与乳酸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2株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抑菌、产酸、产脂及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株乳酸菌能够对大肠杆菌产生一定的抑菌效果;2株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4种菌之间没有相互拮抗作用,均可以用于做饲用微生物制剂的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