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5篇
  12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556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培养液中不同来源肽摄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肽的摄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摄取量与摄取率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摄取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来源肽的摄取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摄取速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而摄取率却显著下降(P<0.05).对于3种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3种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摄取速率却存在差异,其中瘤液肽的摄取速率显著高于大豆肽和玉米肽.培养中后期肽含量较高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大豆肽(P<0.05)和玉米肽(P<0.01);肽含量较低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玉米肽(P<0.05),但与大豆肽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摄取规律也有异.  相似文献   
112.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36、72、144、216、324和450 mg·L-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降解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降解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肽的降解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降解速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而降解率却显著下降(P<0.05).对于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瘤胃液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肽,培养后期几种来源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降解规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3.
试验采用动态pH值连续监测记录系统对瘤胃pH值进行24h连续监测,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pH值昼夜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为4期,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瘤胃pH值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瘤胃pH值<5.2、5.5、5.8、6.0的平均持续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延长,分别由Ⅰ期的0、0、2.42和9.40h/d增加到Ⅳ期的0.33、7.50、17.06和20.53h/d;瘤胃pH值<5.5、5.8、6.0的曲线面积亦逐步加大,分别由Ⅰ期的0、0.21和1.43(pH·h)增加到Ⅳ期的1.09、4.84和8.59(pH·h);而且瘤胃pH值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最低值所持续的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4.
14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剂(XFM)0.15mL/kg,并在注药前及注药后5、10、30、45、60、80、100、120min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监测并同步采取前腔静脉血样,采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显示,血压和HR主要是在注药后5~10min及80min时出现明显的变化(P<0.01或P<0.05)。ET和TXB2与SBP、DBP和MAP呈相关或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6-keto-PGF1α与SBP、DBP和MAP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NO血压和HR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ET、TXB2和6-keto-PGF1α共同参与了XFM引起的小型猪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是引起小型猪血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山羊乳腺阴外动脉血和乳静脉血中共轭亚油酸(CLA)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9只健康、体重(38±3) kg的泌乳期[泌乳天数(210±15)d]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羊,对照组、Ⅰ组和Ⅱ组奶山羊分别饲喂0、7.26和12.10 g/d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经预试期30 d后,分...  相似文献   
116.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7.
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按4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筛选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极差R值表明,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固液比对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萃取温度〉固液比〉萃取时间。最终确定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5%,萃取温度为95℃,萃取时间为2h,固液比为1∶8时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8.
用CMT试剂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选取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且隐性乳房炎检测为阳性的奶牛24头作为试验供体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其中试验Ⅰ组为对照组,试验Ⅱ组投喂益康XP[60g/(头·d)],试验Ⅲ组投喂麦可利[150g/(头·d)]。预饲期为15d,试验期为30d,共45d。分别在预饲期前1d,预饲期最后1d和试验期第30天采集各组牛的颈静脉血样和混合乳样,测定奶牛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①添加2种不同酵母培养物后,各试验组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的比例均呈上升势态,使得CD4/CD8的比值下降,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归因于效应+++性T细胞淋巴细胞(CTL)增多有关。②添加2种不同酵母培养物后,奶牛血清中IgG含量增加或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整个试验期内各组奶牛血清IgG和IgA含量均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与试验动物为隐性乳房炎患牛有关。③添加2种不同的酵母培养物均可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浆MDA含量,显著提高了血浆SOD、GSH-Px酶活力。MDA的减少提示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SOD和GSH-Px酶活力提高,表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说明酵母培养物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活性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9.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20.
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因具有许多生物保健功能而成为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诸如抗癌、抗动脉硬化及其提高免疫力等。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肉及乳制品中,它主要由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中间产物,或通过内源乳腺、脂肪组织经△9脱氢酶脱氢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