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5篇
  12篇
综合类   278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555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以玉米为样本筛选用绵羊小肠液冻干粉测定精饲料瘤胃非降解残渣淀粉小肠消化率的最佳培养条件。分别研究了小肠液冻干粉用量(0.2、0.3、0.4、0.5和0.6g)对16h玉米瘤胃非降解残渣干物质和淀粉小肠消化率的影响;离体培养时间(4、8、12、16、20和24h)对16h玉米瘤胃非降解残渣干物质和淀粉小肠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绵羊小肠液冻干粉测定玉米瘤胃非降解残渣淀粉小肠消化率的最佳用量为0.45g小肠液冻干粉/0.56g玉米瘤胃非降解残渣,最佳培养时间为12h。利用绵羊小肠液冻干粉测定常用饲料过瘤胃残渣淀粉小肠消化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山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寄生在鸡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轻者造成生产受阻,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笔者遇见的一起山鸡蛔虫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我市汪溪乡小王村山鸡养殖户龙某共饲养种山鸡50只、2月龄仔山鸡80余只,以前未曾发生过该病。1998年7月发现仔山鸡瘦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双翅下垂,少数羽毛逆立、贫血,部分病鸡下痢。户主曾买氟哌酸治疗,未曾见效,死亡60余只仔山鸡、种鸡10只,给该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病原确定及治疗 现场解剖病鸡及死鸡,除营养不良所呈现变化外,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53.
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把以提高反刍动物对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污染为目标的一整套实用的营养技术称之为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本文从提高氮代谢利用率、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和提高日粮矿物质元素利用率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进步 ,并着重介绍了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近年来在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的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措施有以下九种 :(1)饲料蛋白质保护和尿素缓释技术 ;(2)激素调控氮代谢技术 ;(3)进入小肠食糜氨基酸平衡技术 ;(4)降低甲烷发散技术 ;(5)日粮营养结构平衡调控技术(利用代谢葡萄糖调控组织代谢层次C3+C6 能占ME摄入量比值技术) ;(6)提高低质粗饲料的营养工程技术 ;(7)使用矿物质螯合物或络合物技术 ;(8)日粮阴阳离子平衡技术 ;(9)控制磷的排放技术。作者着重指出 ,在设计和使用这些技术时 ,应强调围绕一定的调控目标 ,将多种营养技术措施加以系统组合 ,充分利用其正组合效应 ,尽量控制或缩小其负组合效应 ,以达到充分发挥各种营养技术措施整体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鱼道能够帮助恢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物种在河流中自由洄游,能够减缓大坝阻隔的影响。鱼道的设计可以使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基于仿真软件A NSYS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前后处理能力,基于A NSYS软件FLUENT模块综合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长沙鱼道推荐方案鱼道池室进行计算,鱼道最大流量为1.21 m~3/s,满足鱼类洄游条件;进鱼口流速大于0.2 m/s,达到鱼类的感应流速,集鱼渠内流向明确,稳定,无倒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5.
一 、概况 潮安县现有茶叶总面积3299.33公顷,其中:凤凰镇1668.47公顷,铁铺镇673.33公顷;茶叶总产量4984吨,铁铺镇2097吨,凤凰镇1050吨。凤凰镇于1995年被省列入茶叶“一乡一品”项目,两镇均为市万亩茶叶生产基地。 潮安县茶树品种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八十年代以前主要发展凤凰水仙,以后引入黄旦、梅占、大红等品种;八十年代中期,在凤凰镇及铁铺镇大力推广种植白叶单丛茶。随着白叶单丛茶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猛增,卖价下滑,市场竞争力削弱。自八十年代以来,凤凰镇从…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以装有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利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研究了在奶牛三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戊酸(1.25、2.50、5.00、10.00mg/g)对其体外发酵pH、氨氮(NH3-N)浓度和气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pH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2)培养液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NH3-N浓度在3~6 h降低,9~24 h又逐渐升高.(3)培养液气体产量的变化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7.
作者把以提高反刍动物对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污染为目标的一整套实用的营养技术称之为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本文从提高氮代谢利用率、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和提高日粮矿物质利用率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进步,并着重介绍了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近年来在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的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措施有以下9种:(1)饲料蛋白质保护和尿素缓释技术;(2)激素调控氮代谢技术;(3)进入小肠食糜氨基酸平衡技术;(4)降低甲烷发散技术;(5)日粮营养平衡调控技术(利用代谢葡萄糖调控组织代谢层次C_3 C_6能占ME摄入量比值技术);(6)提高低质粗饲料的营养工程技术;(7)使用矿物质螯合物或络合物技术;(8)日粮阴阳离子平衡技术;(9)降低磷排放技术。作者着重指出,在设计和使用这些技术时,应强调围绕一定的调控目标,将多种营养技术措施加以系统组合,充分利用其正组合效应,尽量控制或缩小负组合效应,以达到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措施整体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选用9只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生长羯羊 ,随机分为3组 ,分别饲喂以玉米为基础的豆饼型、亚麻饼型和血粉型3种不同氮源日粮 ,以Cr2O3 为食糜标记物测定3种日粮下绵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食糜流通量和进入十二指肠的各种氨基酸的流通量与组成。然后 ,在每种日粮下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 ,并按“递减法”由十二指肠瘘管灌注不同氨基酸。在豆饼日粮下分为减色氨酸(Trp)组、减蛋氨酸(Met)组和全量组 ;在亚麻饼日粮下分为减赖氨酸(Lys)组、减精氨酸(Arg)组和全量组 ;在血粉日粮下分为减精氨酸(Arg)组、减蛋氨酸(Met)组和全量组。测定灌注不同氨基酸对绵羊氮平衡、日增量、血浆尿素氮(PUN)和血浆游离氨基酸(FAA)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饲喂不同氮源日粮对绵羊瘤胃食糜流通速率(Kp)无显著影响(P=0.11) ,血粉日粮的瘤胃Kp 比豆饼日粮和亚麻饼日粮高。进入十二指肠食糜的总氮和非氨氮(NAN)在3种日粮间无显著差异(P>0.05) ;十二指肠食糜中微生物氮(MN)流通量差异不显著(P=0.72) ,其中饲喂亚麻饼日粮下绵羊十二指肠食糜中的微生物氮流量和微生物氮占非氨氮比(MN/NAN)最高(分别为7.48g/d和55.71 %) ;豆饼日粮次之 ,血粉日粮最低(39.23 %)。饲喂血粉日粮的绵羊十二指肠食糜中氨基酸总量高于豆饼和亚麻  相似文献   
59.
共轭亚油酸CLA因具有许多生物保健功能而成为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诸如抗癌、抗动脉硬化及其提高免疫力等。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肉及乳制品中,它主要由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中间产物,或通过内源乳腺、脂肪组织经△9-脱氢酶脱氢所形成。  相似文献   
60.
广东鲜食与加工兼优的橄榄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筛选的广东橄榄鲜食与加工兼优品种--长穗赤1号榄、思贺软枝香榄1号、冬节圆1号榄、云旨1号香榄和河婆甜榄1号等5个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理化性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开展广东橄榄品种资源保护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