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探求快速、灵敏的太子参脱毒检测技术,建立太子参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巢式RT-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这2种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2对简并引物,建立和优化巢式RT-PCR扩增体系,继而进行常规RT-PCR和巢式RT-PCR灵敏度的比较,并应用巢式RT-PCR对7份田间栽培太子参病样和4份脱毒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BWV2、TuMV的巢式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60、62℃;采用巢式RT-PCR,这两种病毒样品cDNA原液在稀释10~5倍后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比常规RT-PCR的灵敏度至少高10倍。本研究建立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可快速、稳定、准确地检测BBWV2和TuMV,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能满足太子参脱毒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4~26℃下,将体质量(34.05±8.23)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1.5T的桶中,投喂添加0.5%、1.0%、1.5%和2.0%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提取液的饲料,分析其对大黄鱼成活率、生长和形体指标的影响。太子参粉末置圆底底烧瓶中,加80%乙醇,水浴90℃回流提取3h,趁热过滤,残渣用95℃超纯水浸提4h后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去除水分,即为太子参提取液(浓度为40mg/mL)。120d的饲养结果显示:太子参提取液显著提高了大黄鱼养殖成活率(P0.05),1.0%组的养殖成活率(88.1±5.3)%最高;太子参提取液对大黄鱼有促生长和改良形体指标的功效,后期更为明显,试验120d时,0.5%组大黄鱼体重绝对增加率[(0.25±0.004)g/d]、绝对增长率[(0.026±0.006)cm/d]和增积量(0.0067±0.0004)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肥满度(1.43±0.49)%和肝体比(1.54±0.3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脏体比[(1.00±0.1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太子参提取液能提高大黄鱼的成活率、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添加量在0.5%~1.0%之间为宜,且投喂时间越长,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不同病毒对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柘参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分子鉴定方法筛选出只携带一种常见病毒、携带两种常见病毒和不带病毒的太子参个体,经扩繁后,在田间使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种植,探讨不同种类病毒对太子参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同时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地上部株高分别降低了24%、33%和26%,单位面积的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降低了77.5%、76.2%和87.3%;而仅感染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株高、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芜菁花叶病毒显著抑制太子参的生长,降低了太子参产量和品质,而蚕豆萎蔫病毒的影响不显著,在太子参脱病毒培养和脱毒苗的生产应用中应优先去除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4℃~26℃下,将体质量(36.14±7.18)g的大黄鱼饲养在循环水养殖桶中,投喂添加0%(对照组)和0.5%太子参提取液(E1组)及1%复方中草药(太子参、党参、黄芪、甘草、枸杞、巴戟天等,E2~E5组)提取液的饲料30 d,比较大黄鱼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m 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投喂太子参和1%复方中草药提取液的大黄鱼肾脏和脾脏组织中CAT、GPx和GR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肾脏组织中,除E2组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倍(P>0.05),E5组G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15倍以外,其余组中CAT、GPx和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脾脏组织中,除E3和E5组GPx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4倍和1.13倍外,其余组中鱼CAT、GPx和GR基因均下调表达(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投喂30 d时,太子参及其复方中草药对大黄鱼这几种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