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木霉菌防治川芎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药用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出了一批木霉菌株,明确了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拮抗机制在于营养和空间竞争、寄生两种形式。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间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尖孢镰刀菌和茄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T158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23、T158制剂7500g/hm^2对川芎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90%和57.17%,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处理。  相似文献   
22.
“川棉 2 3 9”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采用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 73 7作母本 ,岱1 5作父本杂交 ,经多年病圃筛选 ,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995~ 1 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 ,川棉2 3 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枯萎病指为 4.0 ,黄萎病指为 1 8.5 5。 1 997~ 1 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定 ,川棉 2 3 9对红蜘蛛平均受害级数为 1 .2 5 ,抗红蜘蛛。 1 994~ 1 995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鉴定抗棉铃虫Ⅱ级 ,其蕾铃被害率平均 3 5 .45 % ,减退率 1 7.3 5 %。经国家区试中棉所…  相似文献   
23.
1996~1998年在四川简阳室内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类的7种常用杀虫剂的毒力反应.结果表明,棉铃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均随年份推移而增加;截至1998年棉铃虫对灭多威已表现为低抗,对氯氰菊酯和久效磷已表现为中抗,而对硫丹和丙溴磷已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24.
苦瓜品种资源抗枯萎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苦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苦瓜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伤根接菌法对四川部分苦瓜资源材料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枯萎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的苦瓜资源材料种质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23个参试的苦瓜种质中,达到抗、中抗枯萎病水平类型的苦瓜材料有15个,占65.22%.  相似文献   
25.
赶黄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调查,明确了赶黄草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叶枯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卷叶虫,以及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6.
棉花新品种川棉6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 ,降低植棉成本 ,获取更大的种植效益 ,选育多抗、优质和丰产棉花新品种成为棉花育种发展的方向之一。川棉 65的育成正顺应了这一育种方向。 2 0 0 2年 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川棉 65”。1 选育经过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 ,采用抗黄萎病、抗枯萎病的川棉 2 3 9作母本 ,川棉 2 43作父本。杂种后代连续在人工接种棉黄萎病菌、棉枯萎病菌的病圃中对抗病性进行定向筛选 ,在苗床中淘汰感病株 ,选择抗病株移栽 ,在大田进行丰产性、农艺性状等筛选。通过连续鉴定筛选 ,不断淘汰感病株 ,选择抗病…  相似文献   
27.
绿豆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药食同源小杂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保障四川绿豆大规模生产及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四川生态条件及地理地貌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绿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和储存.  相似文献   
28.
为探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胶毒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绿木霉菌T23为研究对象,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进行改良,并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对绿木霉菌T23胶毒素合成候选基因簇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gliN-T进行基因敲除,通过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基因敲除突变体培养液中的胶毒素含量变化情况,明确gliN-T对胶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绿木霉菌T23分生孢子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5mg/mL的细胞壁裂解酶(Glucanex),30℃处理2~3h后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每106个孢子转化子数从0.25个提高10个;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成功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gliN-T。胶毒素检测结果发现:在野生型T23的24h培养液中未产生胶毒素,而在48、72、96h的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胶毒素;在相同的条件下,ΔgliN-T在4个生长时期均无法产生胶毒素,表明gliN-T的缺失抑制了绿木霉菌T23胶毒素的合成,说明该基因在胶毒素合成途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苗用型大白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分别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试验因素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施氮量(X_2)种植密(X_1)施磷量(X_3)施钾量(X_4)。交互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与施磷量呈正交互作用,且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大于种植密度与施磷量的交互效应。种植密度或氮、磷、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中等种植密度配施中量氮、磷、钾肥,有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0.
川棉293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从川737与岱15的杂交后代中经多年病圃综合选育而成的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抗红蜘蛛和兼抗棉铃虫的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通过长江流域全国抗病区试和四川省区试,1997年通过国家长江流域和四川棉区生产试验,于1999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性1.1 抗枯黄萎病性。1995~1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川棉23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0,黄萎病指18.55,是长江区试多年来黄萎病抗性有很大提高的第一个双抗新品种。1.2 抗虫性。1997~1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