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真菌毒素,常见的有AFTB1、AFTB2、AFTG1、AFTG2。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免疫亲和净化结合光化学柱后衍生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油脂类、坚果类及黄曲霉菌株培养物3种类型样品中的AFTB1、AFTB2、AFTG1及AFTG2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净化及检测效果。结果表明:免疫亲和柱对3种类型样品的净化效果良好,能特异性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吸附,没有明显的干扰峰。经过光化学衍生反应装置衍生后,4种黄曲霉毒素在25 min内得到良好的基线分离,AFTB1、AFTG1在0.1~40.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FTB2、AFTG2在0.03~12.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免疫亲和净化-光化学衍生液相色谱法不仅能准确检测出油脂类及坚果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能用于监测黄曲霉菌株的产毒情况及毒素积累规律,可为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与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芦笋两性花、雄花发育与碳氮比及氮化合物的关系,测定了芦笋两性花与雄花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后期3个时期花蕾的碳、氮化合物含量,并采用RNA-seq技术分析了6个样品中相关氮化合物基因的可变剪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两性花蕾中含碳量低于雄花蕾,但含氮量却显著高于雄花蕾;在性别分化后期,两性花蕾中含碳量与雄花蕾相当,但含氮量仍然显著高于雄花蕾。可见,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两性花蕾中雌蕊的发育。RNA-seq测序及GO富集分析表明,有86个氮化合物相关基因只在两性花蕾中发生可变剪接,这些基因主要编码核糖体蛋白、MADS-box转录因子和一些酶类物质等,并且在性别分化的前期、中期,分别有52,47个基因表达量高于雄花蕾。这与两性花蕾中氮化合物含量高于雄花蕾的差异一致。综上所述,氮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及较高的表达量和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两性花雌蕊的发育。  相似文献   
43.
高产抗病虫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抗病、抗虫、优质、高产的F1代棉花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参试代号为RVH02,2008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抗病虫性好、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明四川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芦笋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芦笋根际土壤pH、全钾、速效钾均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非根际,根际真菌的丰度高于非根际,而根际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非根际。芦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LSfSe分析发现在根际土壤中共鉴定14个细菌类群和20个真菌类群与非根际土壤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重要的因素。【结论】扩展了芦笋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为探讨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抗真菌基因导入棉花创造高抗黄萎病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真菌的β-3,3-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酶基因导入棉花,在研究建立不同抽花品种的体细胞培养和微茎尖培养再生植株技术体系基础上,采用基因枪法、叶盘法等途径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目的基因,已获多批经卡那霉素筛选的植株,经PCR检验,已得到阳性结果,证明该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棉化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6.
石斛是典型的菌根植物,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内生菌和生防菌,深入开展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对石斛的人工栽培和石斛内生木霉菌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内生木霉菌与石斛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木霉菌在石斛上的定殖,木霉菌对石斛的促生作用、抗病作用及其在石斛人工栽培中的应用等;最后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石斛内生木霉菌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利用和共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为揭示主要农艺性状对白菜单株产量的影响,以16份白菜新品系为试材,对其单株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最大叶叶柄长,其次为单株产量;最大叶叶宽与单株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株幅与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数和最大叶叶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依次为最大叶叶柄厚和株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Y(单株产量)=-1480.847+31.562X5(最大叶叶宽)+26.028X3(叶片数)+13.425X2(株幅)+429.535X8(最大叶叶柄厚)为单株产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式,决定系数R2=0.930;8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排名前4的性状依次为最大叶叶宽>叶片数>最大叶叶柄厚>株幅。因此,在白菜丰产新品种选育中,应重点做好最大叶叶宽和叶片数性状的选择,同时兼顾最大叶叶柄厚和株幅等性状。  相似文献   
48.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生水平(抗)。叶片少毛是川棉243的一个形态学方面的抗性特征,由于叶片正面叶脉茸毛密度低、叶肉不着生茸毛,因此川棉243棉株上棉铃虫落卵量分别较常规品种川棉56和中12的低39.0%和27.7%。由于体内富含有毒次生成代谢物质棉酚和单宁,使川棉243具有生化抗性,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的趋性弱、取食量小,取食后生长发育受阻、种群存活率与生殖力下降,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较取食中12和中无151的低39.4%和52.6%。在棉铃虫中等程度发生年份,种植种棉243至少可减少用药防治2次。  相似文献   
49.
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及物种个体总数等指标,对四川棉田昆虫群落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棉田昆虫群落的季节变化格局可划分为5月底以前,6~7月份,8月份,9月份及其以后4个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讨论了各阶段内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特点和害虫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0.
四川棉花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2000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90份参加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78.6 %,16.2%和5.2%;281份参加抗黄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25.3%,34.5%和40.2%.通过抗性鉴定,推荐的双抗病新品种川棉239和川棉243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获国家品种审定,抗病新品种川棉45,川杂8号、川杂9号、川杂11号和川优1号获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