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被菊花粉生活力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被菊杂交育种效率的高低或成败.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地被菊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可为正确选择杂交组合和授粉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杂交育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地被菊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时间、适宜培养基和影响花粉生活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90 min,...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不同抗生素对菊花品种“玉人面”叶片不定芽分化和无菌苗生长的影响,并对羧卞青霉素、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及菌株LBA4404、EHA105对菊花的侵染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玉人面”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叶片不定芽再生、无菌苗生根筛选的抗生素和临界耐受浓度分别为10 mg/L的G418、20 mg/L的卡那霉素;250 mg/L的抑菌抗生素不影响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两种抑菌抗生素均影响菊花苗的生长,总体规律是随抗生素浓度的递增,菊花苗生根数量递增,根长、苗高递减;两种抑菌抗生素均能很好的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对“玉人面”有一定的侵染性。  相似文献   
13.
3种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光周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花期调控,以"毛白玉"、"紫娇"和"大红"3个花期不同的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20d、30d、40d、50d短日照处理,自然光照为对照,观察不同短日照处理对不同地被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短日照处理可有效提前地被菊开花时间,其中"毛白玉"短日照处理30d以上可提前开花,盛花期提前22d;"紫娇"和"大红"短日照处理50d可提前开花,盛花期分别提前39d和54d。短日照处理对3个品种的开花数量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紫娇"和"大红"的株高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间各品种花径差异不显著。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紫娇"、"大红"花序发生明显褪色现象。且棚内温度略高于棚外温度,而不同土层温差不明显。综上所述,只有了解各品种的短日照诱导开花的天数,并在短日照处理期间采取一定降温措施,才能准确预定花期,为杂交授粉的高效进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遮阴处理对金莲花生长发育和生理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金莲花生长发育和生理响应的影响,旨在寻求适宜金莲花生长的最佳遮阴度和最佳遮阴时间。【方法】以2年龄金莲花为材料,自5月5日至落叶期进行遮阴处理(0%(CK)、40%、60%和80%),测定金莲花形态指标(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叶柄长、冠幅、花径、单株开花量、群体花期)和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遮阴处理下金莲花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遮阴处理促进金莲花生长发育,其中,40%、60%遮阴处理提高了单株开花量和花径,延长了金莲花群体花期;60%和80%遮阴处理下叶绿体内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显著增加,淀粉粒数量显著减少;随生长发育期延长,金莲花对遮阴的生理响应不同。遮阴40 d时,遮阴对金莲花造成一定弱光胁迫,表现在:随遮阴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持续下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遮阴处理80 d时,遮阴促进金莲花生长,表现在:遮阴处理下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显著小于对照,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60%和80%遮阴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遮阴120 d时,遮阴不利于金莲花生长,遮阴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膜透性,极显著降低了POD活性。【结论】5月至6月中旬金莲花以全光照或40%遮阴为宜,夏季高温季节以40%和60%遮阴为宜,夏末、秋初应及时撤去遮阴棚。  相似文献   
15.
笔者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对地被菊‘紫重楼’ 株高、冠幅、开花特性(花期、开花量、花朵重瓣性、花径)和花粉生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地被菊杂交育种、花期调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00~500 mg/L GA3后,‘紫重楼’露色期、始花期及盛花期分别提前6~10天、7~12天和2~7天;GA3有利于节间伸长和株高增加,但植株开花量和花瓣重瓣性降低,冠幅、花径减小。其中,500 mg/L GA3处理下的地被菊节间长度与株高显著高于其他水平;100~300 mg/L GA3处理可促进花粉生活力,500 mg/L对花粉生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提高地被菊杂交结实率的有效方法,对多个地被菊品种柱头形态及可授性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花序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及柱头形态,不同形态柱头可授性差异以及1 d中不同时间段柱头可授性差异。结果表明:按发育顺序菊花花序分为8个阶段,其中第1、2阶段,持续3~7 d,柱头呈I型;3、4阶段,持续2~9 d,柱头呈I型或Y型;5、6、7阶段,柱头呈I型、Y型、羊角型和衰败型多种形态;第8阶段,柱头衰老状态明显呈羊角型或衰败型。柱头Y型时,可授性最强,衰败型时,可授性弱或没有。不同品种柱头可授性差异明显。1 d中10:00—14:00柱头可授性最强。因此,选择晴天10:00—14:00对Y型柱头授粉可有效提高地被菊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试验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利用已有的转录数据,通过RT-PCR技术鉴定参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了目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和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和籽粒)表达水平的研究。试验克隆得到三萜烯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编码基因CqSS1、CqSS2和CqbAS的cDNA全长序列。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表明,CqSS1和CqbAS在叶片、籽粒中表达量最高,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藜麦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发掘影响藜麦皂苷含量的关键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探究不同授粉方法对菊花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及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和地被菊‘赛牡丹’为材料,以常规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液体介质(蔗糖、蔗糖+Ca~(2+)、蔗糖+硼酸)混入花粉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柱头,授粉后24 h内用荧光显微观察柱头上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授粉后8 h,100 mg/L蔗糖花粉的附着数、萌发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8倍、1.09倍;授粉后2 h,0.1 mg/L Ca~(2+)处理附着及萌发的花粉最多,分别为8.1、3.6粒;授粉后1 h,0.025 mg/L硼酸处理花粉的萌发数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的花粉附着量均低于对照;8%NaCl处理柱头0.5 h,授粉后24 h,花粉附着数及萌发数分别为32粒、2.4粒,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且花粉管生长正常.【结论】0.025 mg/L硼酸对花粉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g/L蔗糖、0.1 mg/LCa~(2+)、8%NaCl处理柱头均可显著促进长裂太行菊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有利于克服太行菊属和菊属杂交受精前障碍.  相似文献   
19.
菊花叶片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品种地被菊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地被菊品种的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能力差异极大。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其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配比的浓度也是不同的,‘铺地金’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 6-BA2mg.L-1 NAA1mg.L-1,再生率为96%;‘北林红’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 6-BA1mg.L-1 NAA0.5mg.L-1,再生率为96%。无菌苗继代培养时间对地被菊叶片外植体的形态发生能力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铺地金’品种高频再生能力保持的时间很长,适合做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20.
柳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兰花色鲜艳,花序大,花期长,抗逆性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美化植物,然而目前仍野生于山林之中,引种驯化常对野生资源造成破坏,离体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整齐一致的无菌苗,为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以柳兰种子为初始材料建立了柳兰离体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附加物对柳兰褐化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柳兰生长的影响,筛选获得了适宜柳兰生根、壮苗和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研究结果如下:用20% NaClO 对柳兰种子灭菌1.5min可有效抑菌;活性炭和长时间继代培养可有效缓解柳兰褐化现象;适宜柳兰生根、壮苗的培养基是1/2MS+AC 2g/L,适宜柳兰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是1/2MS+6-BA 0.5+NAA 0.05。试验结果为柳兰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