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2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作为次级作图群体,其遗传背景上仅有1~2个染色体片段来源于供体亲本,是精细定位控制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理想材料。以掖478为遗传背景、齐319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L103为父本,与背景亲本回交并自交构建含955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对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开展精细定位。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昌平环境下,两个亲本雄穗分枝差异数达极显著水平,CL103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4.30,掖478平均雄穗分枝数为18.20,F_2群体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2.03。参考B73RefGen_v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将qTBN7精细定位在第7染色体物理位置110 088 645~110 160 101 bp区域内,LOD值为25.06,解释11.47%的表型变异,该区间包含14个候选基因,包括已报道的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基因ramosa1(ra1)。  相似文献   
62.
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脱水特性及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玉米子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及相关性状测定,比较不同玉米品种脱水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粒收品种华美1号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生育期短、含水率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快和果皮薄等特点,2016年生理成熟和收获时含水率分别为32.25%和20.20%,2017年分别为35.28%和17.4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脱水速率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与苞叶脱水速率和含水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和-0.950;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以我国北方地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对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随年代推进和品种更替而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增加趋势,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越发明显;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呈降低趋势,说明近期品种持绿性优于早期品种,利于后期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加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逐渐降低,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尤为突出,表明近期品种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35个中熟、中晚熟、晚熟玉米品种为试材,对中熟、中晚熟与晚熟品种的产量、生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经济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的产量并不低于晚熟品种,并表现出中熟、中晚熟品种产量略高的趋势.黑山试点和辽阳试点的中熟、中晚熟品种分别比晚熟品种平均增产0.8%和0.2%;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的穗长、穗行数、穗粗都略小些,秃尖较小、百粒重和出籽率较高;中熟、中晚熟品种的生物产量在两个试点分别比晚熟品种低9.1%和7.3%,但经济系数分别高11.2%和6.4%.因此,从熟期的安全性、资源利用效率、密植潜力和稳产性综合分析,认为中熟、中晚熟品种在辽宁地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
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嘧磺隆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苗期杂草的控制。由于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不同,因此部分品种玉米因其发生严重药害的问题屡见报道。文章从烟嘧磺隆的作用机理、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鉴定以及玉米抗烟嘧磺隆的遗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对玉米抗烟嘧磺隆基因的定位尚不明确,烟嘧磺隆在玉米体内代谢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困难等问题,认为未来可通过对玉米抗烟嘧磺隆内源基因的发掘以及实现基因的最终转化来提高不同品种玉米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6.
玉米灰斑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抗灰斑病基因数目、位置及作用方式仍然不清楚,这严重制约着玉米抗灰斑病育种进展。本研究利用元分析方法分析并整理了14篇玉米抗灰斑病QTL文献的信息,共筛选确定了13个一致性QTL区间。利用以自交系8116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CN165为非轮回亲本构建的回交导入群体根据连锁不平衡原理对13个一致性QTL进行验证,在13个一致性QTL区间共获得20多个偏分离位点。第1和第4染色体上偏分离最严重,其他染色体上偏分离度较小。说明第1和第4染色体上存在着效应较大的抗病QTL。第1染色体标记umc2227、bnlg1832、umc1243、umc2025、umc1515、umc1297、umc1461处供体基因频率均在50%以上,可能存在几个连锁的抗病基因。第4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标记bnlg2291和umc1194之间。研究为精细定位供体CN165中第1和第4染色体上的抗灰斑病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尚处初级阶段,品种少、产量低、品质差、花样单一,生产上急需更多更好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尽管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地,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种质缺乏、资源混乱、成型系少、育种技术不成熟,给鲜食玉米育种带来了困难。当时,虽然已经有‘垦粘1号’、‘中糯1号’、‘苏玉糯1号’等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推出,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限制,各地的种植制度、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68.
利用以玉米自交系T319与9406为亲本构建的242个重组自交系(F8),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分析,在第1、2、3、5、7、10染色体定位到6个株高QTL,位于umc2228与bnlg2295、bnlg1609与bnlg1350、bnlg210与umc10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12.13%、13.00%、11.58%,为株高主效QTL;在第1、10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穗位高主效QTL,位于umc2228-bnlg2295、bnlg210与umc10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10.73%、16.92%。位于umc2228-bnlg2295、bnlg210-umc1045的区域为株高和穗位高的一致主效QTL区间,这些位点的标记可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株型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9.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肥密因素对纯系高粱品种沈1347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产量与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三因素间的关系方程:Y=6963.186+217.227X1+75.195X2+82.38X3-29.07X1X2+18.555X1X3+129.555X2X3-266.475X1^2-181.05X2^2-140.25X3^2,并提出最高产量时的肥密组合力:密度126075株/hm^2,纯氮111.9kg/hm^2和纯磷67.05kg/hm^2。最佳经济效益的肥密组合为:密度125955株/hm^2,纯氮96.15kg/hm^2,纯磷42.75kg/hm^2。  相似文献   
70.
玉米自交系昌7-2同型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昌7-2及8个糯玉米同型系和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组配的45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昌7-2)-1、(昌7-2)-2和(昌7-2)-6是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昌7-2)-2×明2325、(昌7-2)-6×9058、(昌7-2)-1×明2325等6个高产组合.研究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等性状可以进行早代选择,株高受环境效应最大,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