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科棉1号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加入WTO虽然为我国棉纺织品出口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但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因此必须迅速改善我国的棉花品质 ,以提高我国棉纺织品的质量和产品档次 ,增强我国棉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科棉 1号是由江苏省科腾棉业公司选育的高产高品质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长势强、铃重高、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抗病抗虫效果明显。为研究科棉 1号在江苏扬州市应用的适应性 ,2 0 0 2年我们在江苏高邮汤庄和宝应夏集、汜水分别进行了示范种植。1 …  相似文献   
32.
高品质棉花渝棉1号高产栽培途径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品质棉花渝棉1号产量及成铃分布的研究,提出了该品种通过提高中部成铃数及铃重,特别是内围铃重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并且提出密度4500株左右,增施长桃肥,尤其是钾肥的施用,加强前中期的化学控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3.
棉花育苗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棉花育苗移栽的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新型育苗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棉花育苗轻简化方向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为我国棉花生产走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用分峰法分析陆地棉品种内纤维素的取向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计算机多峰分离法,对陆地棉品种内的取向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品种内50%X射线角φ对微原纤螺旋角的比为2.04,具有高度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35.
氮肥对棉花根系载铃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棉花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与根系载铃量的特点。结果表明,氮肥能提高棉花根系干重和根系的生理活性,不同氮肥水平下又以N150kg/hm~2的根系生理活性较高;0~15cm耕层的根系为根系干重和根系生理活性的活跃层,其根干重占总干重的90%以上,根系生理活性占总量的70%~90%;不同氮肥水平下,也以N150kg/hm~2单株成铃较多;根系载铃量、根系载荷能力、根活性载铃量、根活性载荷能力也以N150kg/hm~2处理稍高,而且全生育期中较为平衡。  相似文献   
36.
经过1987和1988两年在河南安阳和江苏扬州二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棉花纤维产量构成因素公顷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播期、追施氮肥、密度、喷缩节安、去早蕾、留果枝数等栽培措施对产量构成各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地位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主要栽培措施是依据一定地区和一定年份而言的。在安阳地区,铃重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而去早蕾、密度和追施氮肥又是影响铃重的主要栽培措施,这三项措施的重要性顺序随着年份不同而不一样;在扬州地区,公顷铃数是贡献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影响公顷铃数的关键栽培措施,留果枝数和追施氮肥的地位则因年份不同而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这为棉花生产因地因时制宜,抓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高品质棉渝棉一号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渝棉一号在江苏种植皮棉产量达到或超过当地当家品种,品质达高品质棉指标.通过研究其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及其特性,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8.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39.
通过扬州和大丰市三农镇枯黄萎重病田对抗病虫杂交棉品种宁杂棉3号试验研究和示范表明,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在2008年严重灾害年子棉产量最高达4 847.1 kg/hm^2。营养生长方面表现为盛蕾(6月20日)后株高日增量、LAI增长量都较大,株高较高,最大LAI也较大,并且在盛铃期达到最大LAI;生殖生长方面表现为果枝始节位低,花芽分化早,现蕾和成铃强度大,成铃率高,产量潜力大。说明该品种在枯黄萎病严重田块仍能保持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0.
转Bt基因抗虫棉苏抗103棉铃增重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抗 10 3在高产条件下铃重在棉株的分布以及不同部位棉铃发育过程中籽棉、纤维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明确了苏抗 10 3棉铃增重须通过氮肥和缩节安的协调应用 ,促进中上部铃和外围铃的发育 ,尤其对花后14 d以后的棉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