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5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加拿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PBI)植物生长调控小组深入地研究了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等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荷尔蒙)的结构和活性,证明ABA能显著地促进种植在低温或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ABA诱发植物抗逆境的机理是,ABA通过调控植物气孔...  相似文献   
12.
湖北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因茬口紧、土壤黏重,晚稻收获后大都未种植下茬作物而形成冬闲田。本研究以华双5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北双季稻区三试验点进行裂区试验,测定油菜各生育期在不同氮素及密度水平下的个体及群体指标,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为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示范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全生育期尤其是苗期显著缩短,苗期生长量严重不足,蕾薹期至开花期油菜生长快,春发特性明显;(2)氮肥及种植密度水平对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增施氮肥可改善个体素质、增加产量,提高密度可提高群体素质、增加产量;(3)湖北各试点每公顷纯氮用量270 kg、种植密度为45万株及60万株处理的产量均接近或达到2 250 kg hm–2,超湖北平均单产,说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可在湖北双季稻区试验示范;(4)生产实践中,应重视氮肥与密度的双重调节,以肥促长、以密补迟,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黄籽粒色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结构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20多年来国内外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解剖学研究揭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耐自交的原因,色素物质存在的部位及种皮颜色变化过程;生理生化方面认为花色素、多酚和类黄酮对未成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决定作用,黑色素决定了成熟种子种皮颜色。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黑色素由游离酪氨酸和多酚为前体合成的,并以邻苯二酚型为主要组成成分;品质性状方面的研究表明:粒色浅,则种皮薄,种皮纤维素含量低,而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及皮壳含油量就高,但粒色与种子含油量的相关是通过皮壳率和皮壳含油量而体现的。种皮厚,种皮纤维素含量高,千粒重小。单株粒重越大,胚蛋白质含量就高;黄籽粒色主要受母本基因型影响,至少受2对基因控制,环境及农艺措施也影响种皮色泽,其遗传复杂性可能由于不同的A和C基因组控制粒色基因位点间互作,或转座子控制导致的;可以通过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理化诱变及生物技术选育等方法获得甘蓝型黄籽油菜。  相似文献   
14.
母本基因型对油菜种间可交配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孟金陵  吴江生 《作物研究》1992,6(2):28-32,6
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方式,以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与3个芥菜型油菜品种杂交,配制了60个组合。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甘蓝型油菜在种间可交配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尤其是在受精能力上,母本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分别为0.683和0.464。而结籽指数这一性状的基因型方差以亲本互作为主,母本的加性方差很小,狭义遗传力极低。结角长度和结角率这两个可交配性的外观性状与受精指数和结籽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并提出了在甘蓝型油菜中筛选和培育种间杂交高亲和品系的方案,以及通过容易观测的外观指标快速准确地鉴别具高度可交配性品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内外116个甘蓝型油菜为母本,分别与7个芥菜型油菜品种杂交,共配制种间杂交组合366个。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的可交配性较低,虽然杂交结角率高达58.5%,但受精指数为4.173,可交配指数仅为0.529,即只有大约1/10的受精胚珠能发育成熟和近成熟。在对芥菜型油菜的可交配性上,不同的甘蓝型油菜母本基因型间有极显著差异。已从中筛选出每果杂交受精胚珠数高于10,具亲和基因型的品种4个,可交配指数高于2的品种3个。尚未发现受精指数和可交配指数都高的品种。受精指数与结角率、角果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9和0.7155。均达极显著水准。因此,通过田间检测杂交结角情况,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识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的高受精指数母本基因型。杂交花序的分枝部位对受精率高低影响不大,日平均气温为5.3-12℃时,较低的温度似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吸胀期低温与水分条件对油菜种子萌发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晚播油菜适宜播种的田间温度和水分条件,以华杂62和华双5号品种为材料,在土壤和PEG溶液两种介质中研究了吸胀温度与水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吸胀期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在5~15℃范围内,种子萌发活力随吸胀期土壤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10℃和15℃下吸胀,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8.6%、水势为-0.1MPa时较适宜于种子萌发;在5℃低温下吸胀,适当降低土壤水势有利于种子萌发。华杂62种子具有吸胀冷害现象,在低温和高水势下吸胀,种子萌发活性降低,吸水速度加快,种子浸泡液K+渗漏量升高,而Na+渗漏量和Na+/K+比值降低。华双5号种子则具有较强的抗吸胀冷害能力,表现为在低温下吸胀受水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鉴于国内油菜育种单位一般没有大型气候室,供试材料只能种在田间,使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应用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自1992年以来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生长于田间的油菜的小孢子培养,染色体加倍,试管苗继代越夏和田间移栽等问题,建立了油菜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选育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系31个和优质高产品种华双3号(原系号91806),该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进行了初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最优的Q+K模型下,2009-2011年3年共检测到93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解释的效应值在3.04%~38.34%之间,其中有49个标记在2年或3年中被同时检测到(P0.001)。共检测到15个标记与多个性状共关联,其中有9个与油酸和亚油酸共关联。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对油酸具有正向贡献的优异等位基因。这些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甘蓝型油菜的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