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5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γ射线和X射线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蓝型油菜初花期植株和X射线辐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晚期至二核早期的花蕾后,分离小孢子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和植株,探讨了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的剂量和诱变方法.结果表明,γ射线对油菜离体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均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5Gy和40Gy处理平均每花蕾小孢子的产胚量分别是0.574和0.268个,40Gy可作为小孢子诱变的参照剂量.X射线对4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状体再生也有影响,40Gy处理平均每蕾小孢子产胚4.086个,80Gy处理为0.834个,120~200Gy处理下降到0.021~0.019个,120Gy以上的处理剂量严重阻碍了小孢子胚的发生.采用X射线80~120Gy较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  相似文献   
22.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油菜套播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的密度降幅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2)共生期与播量显著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密度,且对三叶期密度存在极显著正互作效应,两试点成熟期密度在共生10 d、播量为9.0 kg hm–2的处理达最高值。(3)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但易线苗,油菜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导致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改变;(4)与CK比,套播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以共生10 d、播量9.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23.
氮、磷、钾肥用量对油菜角果抗裂性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角果抗裂性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油菜品种,于2012—2014年进行氮肥(0、90、180、270和360 kg N hm–2)、磷肥(0、60、120、180和270 kg P2O5 hm–2)、钾肥(0、75、150、225和300 kg K2O hm–2)用量对油菜角果抗裂性相关性状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对油菜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均呈波峰曲线变化,华双5号和华航901达最大抗裂角指数的纯氮用量分别为160 kg hm–2和140 kg hm–2、P2O5为120 kg hm–2和160 kg hm–2、K2O均为180 kg hm–2;油菜抗裂角指数的变化大小因肥料种类而异,氮、磷、钾3种肥料中,钾肥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最大;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处理条件下,角果果壳重和植株株高的变化是影响油菜角果抗裂角性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初步、快速筛选油菜抗裂角种质资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4.
华双1号是我校育成的第1个甘兰型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43%,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5μmol,饼中蛋白质含量高于40%,适于三热或两热地区种植.文中对油菜品质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品质育种过程中,对综合优良经济性状,特别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的选择,以及开展回交,复交和轮回选择,是今后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自1979年以来,我们逐步系统地开展了甘兰型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工作。先后征集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113份(其中国外96份,余为我国新近育成的一些单低品系和株系),并已测试出优质材料419株和3个株系。从1982年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双低育种为主体,兼顾单低育种。同年6-10月共完成了含油量分析7000余份,纸层析测试了3000余份,氯化钯快速测定了2760份,为进一步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准备了大量试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产量比来自同一群体但未作产量鉴定的选系要高8.4%,比杂交后代选系高16.0%。  相似文献   
28.
29.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的离体小孢子,研究了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特性 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将发育到单核晚期一双核早期的小孢子分别接种于含10、20、50、100 mg/L秋水仙碱的 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24 h或48 h进行染色体加倍,然后将处理过的小孢子转接于不含秋水仙碱的相同培 养基中诱导胚状体。21种基因型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比率为23.94%~99.4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 明,基因型相似的品系和杂种之间染色体加倍率差异不显著,基因型不同的一些品系和杂种间差异显著。由 此说明,基因型对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30.
地下水位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种植模式,地下水位高,易产生湿害。本试验采用PVC筒,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0、30、60和90 cm的地下水位处理,然后恢复至60 cm水位,比较2个耐渍性不同的油菜品系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水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产量,从而确定油菜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地下水位,为南方稻茬油菜排水降湿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1)地下水位高低影响了油菜的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2)就产量而言,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性依次为蕾薹期、花期﹥苗期、角果发育成熟期;(3)油菜苗期适宜地下水位为30~90 cm,蕾薹期、花期为30~60 cm,角果发育成熟期为30~90 cm;(4)就全生育期而言,即使选用耐渍性较弱的品种,地下水位控制在30~60 cm时能满足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