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憎水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酐处理醇溶性红曲红色素得到憎水性红曲红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7和428nm.根据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发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红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pH7.5-12.0的碱性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酸性和pH13.0缓冲溶液中,则出现浑浊.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和Fe3+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Mg2+和Ca2+后,色素溶液光密度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呈近乎线性下降;在40、60和95℃水浴中加热,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也呈近乎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包含水稻草矮病毒(Ricegrassystuntvirus,RGSV)NS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BTNSv3,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NS3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RGSVNS3的水稻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Southern点杂交鉴定,初步证实NS3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将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279219)插入到pKYLX71:35 S^2植物表达载体的HindⅢ/SacI位点处,构建了适于在双子叶植物中表达的载体,并经三亲交配法转入土壤农杆菌LBA4404,用于转化烟草品种K-326,分子鉴定表明绞股蓝RIP基因已经整合到再生烟苗的基因组中并发生了转录。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分离物CP基因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云南保山、楚雄、石林和宜良等4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4个RSV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长999 bp,其中CP基因由96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22个氨基酸。与其它已报道的RSV分离物C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我国RSV分离物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组,大部分RSV云南分离物为一组,其它的RSV 分离物为另一组。以RSV-CXi分离物的CP与纤细病毒属的其它5种病毒的CP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RSV与MStV亲缘关系最近,而与RGSV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5.
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PLA)为成球材料(壁材)制备了多杀菌素微球。研究了PLA浓度和油/水相体积比对多杀菌素微球制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制备多杀菌素微球的优选配方及工艺条件。制备得到中位径(D50)为12.73 μm、跨距为1.4811、载药量在31%左右、包封率为100.2%、包封产率为89.4%的多杀菌素微球,重复性良好。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所得微球为表面较光滑的实心小圆球。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证实,多杀菌素和PLA的确形成了载药微球。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自制5%多杀菌素微球悬浮剂与市售2.5%多杀菌素悬浮 剂(菜喜)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毒力基本相同,LC50值分别为0.40和0.38 μg/mL。  相似文献   
16.
福建马铃薯A病毒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术在马铃薯病毒免疫学检测技术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并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抗原制备问题 ,使后者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农业大发展背景下植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福建省各市县农业局以及农业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访谈调研,提出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改进课程教学等对策,以期探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农业行业的发展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检测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CP、SP和NSvc4蛋白自身和两两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分别融合有HA或c-Myc标签的RSV CP、SP和NSvc4基因,并将其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EGAD或pKYLX71:35S2中。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EHA105后,将含有不同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菌液混合后注射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提取烟草中瞬时表达的蛋白,以HA抗体或c-Myc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最后免疫混合物通过c-Myc抗体或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蛋白的互作情况。结果表明,RSV CP蛋白自身能够发生互作,而CP与SP,CP与NSvc4,SP与SP,SP与NSvc4,及NSvc4与NSvc4蛋白之间均未有检测到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