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持续淹水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持续淹水对不同镉(Cadmium,Cd)积累水稻品种Cd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持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效性Cd、植株Cd含量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关键基因表达,揭示持续淹水对水稻Cd积累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水稻品种辐品36(FP36,Cd高积累品种)和中嘉早17(ZJZ17,Cd低积累品种),盆栽条件下(外源加入1.5 mg·kg-1 Cd Cl2)于水稻分蘖始期开始持续淹水处理,分蘖盛期取样分析植株Cd含量及Cd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测定土壤中有效性Cd、Fe、Mn含量和根膜Cd、Fe和Mn含量。相同处理继续培养至水稻完熟期,收获植株和稻米并测定Cd含量和产量。【结果】在Cd污染土壤条件下,与正常灌溉处理相比,持续淹水显著降低了分蘖盛期水稻FP36和ZJZ17的Cd含量,根部降幅分别为39.5%和33.9%,地上部降幅分别为62.1%和71.7%。在完熟期也表现相同作用效果,持续淹水显著降低完熟期水稻FP36和ZJZ17根部、地上部和稻米中Cd含量,FP36根部、地上部和稻米分别降低36.4%、43.7%和36.8%,ZJZ17分别降低62.5%、61.5%和55.4%。研究发现,持续淹水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的土壤有效性Cd含量(降幅分别为12.1%和17.7%)和根膜中Cd的含量(降幅分别为52.2%和43.1%)。Cd胁迫下,持续淹水增加了土壤有效性Fe(增幅分别为23.7%和10.3%)和有效性Mn含量(增幅分别为24.5%和43.9%),也使根膜中Fe(增幅分别为83.1%和81.5%)和Mn含量(增幅分别为41.5%和27.7%)显著增加。更为重要的是,持续淹水显著下调了两个水稻品种根部Os Nramp1(58.3%和58.0%)和Os LCD(21.6%和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论】持续淹水通过降低土壤有效性Cd含量和抑制Cd吸收基因表达(Os Nramp1和Os LCD)的双重调控作用,降低了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12.
对沙松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沙松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扦插育苗、采穗圃建设、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小美杨引种育苗与造林技术,以为提高小美杨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岳优5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优518是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不育系岳4A与湖南农业大学育成的强优恢复系R518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13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严重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介绍了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SSR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上的应用,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扦插育苗、采穗圃建设、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小美杨引种育苗与造林技术,以为提高小美杨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牧草栽培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分别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3—9月对优良牧草栽培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研究了紫花苜蓿和沙打旺豆科优良牧草在乌审召地区的适宜播种期、生长旺盛期、适宜收割期及能否安全越冬等问题。通过近2年的具体试验工作,从气象方面入手,初步掌握了2种优良牧草的适宜播种期、适宜收割期和安全越冬的规律,对加速我国畜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玖两优47亲本的特征特性及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系统抽样在苗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系统抽样进行苗木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经实测验证这一方法具有工作量小、效率高 ,可进行精度计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以秧苗期耐冷性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5和三七十萝为材料,利用光照培养箱分别设适温(25℃,CK)和低温(10℃)两个处理,研究低温下水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根尖解剖结构的变化,以探明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下幼苗总根数、最长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下降,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冷敏感品种湘早籼45幼苗的降幅大于耐冷品种三七十萝;低温下根系SOD活性、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耐冷品种三七十萝根系SOD活性、POD活性、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变幅小于冷敏感品种湘早籼45;低温下根系分泌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耐冷性品种三七十萝变幅高于冷敏感品种湘早籼45;低温下冷敏感品种湘早籼45根尖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维管束结构不清晰,木质部排列紊乱,而耐冷品种三七十萝低温下根尖薄壁细胞形状较规则,细胞排列较紧密,细胞间隙小,维管束结构较清晰,木质部和韧皮部清晰可见。研究结果说明水稻幼苗受低温激发通过诱导不同生理和形态变化以应对低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