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以新鲜桑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桑葚酒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后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80 g/L,KD酵母接种量5%,SO2浓度40 mg/L,发酵温度2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桑葚酒酒精度为12.09%±0.16%,感官评分81.7±1.24分,发酵较彻底,所得桑葚酒色泽透明,无杂味,带有桑葚独特的滋味。GC-MS法共检测出相对质量分数大于1%的芳香物质11种。  相似文献   
62.
为减缓粮食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变,就国外在粮食安全储藏期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粮食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粮食安全储藏期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25℃条件下,储藏密闭环境内N2、O2和CO2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无差异,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并且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其中储藏环境中CO2浓度在各时间段的大小为:偏低水分玉米安全水分玉米偏高水分玉米,且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安全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偏低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CO2的累积量在有氧呼吸阶段随耗O2量增加而增加,在无氧呼吸阶段CO2累积量和耗O2量无关。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25℃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64.
初步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残留的微量硫酰氟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orapak色谱柱,检测器为ECD检测器.在Porapak色谱柱上硫酰氟能较好地与空气组分分离.硫酰氟含量在0.001~1.0 mg/L时,其含量与其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小麦粉中硫酰氟含量为2.5×10-10时,回收率为90.0%,相对标准偏差为2.48%;含量为2.5×10-9时,回收率为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65%;在小麦粉中对硫酰氟的检出限(S/N=3)低于10-11,定量限(S/N=10)低于10-10,能满足硫酰氟残留量0.05 mg/kg(5×10-8)的检测要求.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5.
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和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是其产业化的基础。试验采用单因子比较的方法考察微波辅助方法对固体发酵基质中竹红菌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水乙醇和竹黄菌的料液比为1∶75,反应温度50℃,提取时间7 min,微波功率600 W时提取效果最佳,竹红菌素的提取率达到0.1%。微波辅助方法能显著提高固体发酵基质中竹红菌素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66.
正本文着重针对阿克苏地区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穿衣指数等旅游气象指数进行分析,并划分综合舒适度标准,仪器能够为阿克苏地区正常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1开展旅游气象指数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7.
68.
69.
冬小麦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光合作用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而茎秆中的氮含量与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比例和含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茎秆质量及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然而,有关对冬小麦茎秆氮含量估算研究较为有限,限制了从氮含量角度判断茎秆质量及对倒伏的预测能力。为精准估算冬小麦不同器官(叶片、茎秆)氮含量,该研究通过2年田间试验,获取冬小麦4个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3种施氮水平条件下(N1、N2和N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叶片、茎秆氮含量及叶片SPAD (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SPAD)值。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和施氮水平条件下高光谱植被指数对叶片和茎秆氮含量的敏感性,并结合5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深度神经网络回归(deep neural networks,DNN)构建冬小麦叶片和茎秆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植被指数对叶片和茎秆氮含量的敏感性受到生育期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在灌浆期,最佳植被指数双峰冠层植被指数 DCNI(double-peak canopy nitrogen index)对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性最高,R2为0.866。对茎秆氮含量,在抽穗期的敏感性最高,最佳植被指数归一化叶绿素比值指数 NPQI(normalized phaeophytinization index)与氮含量相关系数R2=0.677。施氮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光谱植被指数对茎秆氮含量的敏感性。结合SPAD值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升了氮含量的估算精度,对叶片氮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和施氮水平条件下估算精度提升了1%~7%,其中在全生育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从0.254提升到0.214,抽穗期的NRMSE提升最大,从0.201提升到0.128。对茎秆氮含量,全生育期的NRMSE从0.443提升到0.400,抽穗期的NRMSE提升最大,从0.323提升到0.268。在全生育期,结合SPAD值的DNN模型对叶片(R2=0.782、NRMSE=0.214)和茎秆(R2=0.802、NRMSE=0.400)氮含量的估算精度最佳。研究说明,SPAD值与光谱植被指数结合有利于提升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施氮水平条件下叶片和茎秆氮含量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70.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草之一。我国现有苜蓿面积183万hm^2,居世界第5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苜蓿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种植业,还会带动其相关的种子区域化生产、机械收割、打捆、加工配套系统、产品检验、贮运、营销体系的发展。苜蓿除了可以被加工成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等常规产品,还可以被深加工成叶蛋白、浓缩维生素等保健食品,其潜在的增值效益十分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