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篇
  5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仔猪黄白痢是危害仔猪的一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特征是败血症和肠炎。如果没有采取恰当防治,会出现大批量发病和死亡,即使耐过也会变成僵猪。猪场发生仔猪黄白痢后,基本无法将病原彻底消灭,严重损害养殖户和猪场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防治。1流行特点1.1仔猪黄痢也叫新生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于母猪带菌或者环境污染而引起,通常是小于1周龄的仔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进,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显得越来越淡薄。培养中小茶叶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企业面对经济风险和法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中小茶叶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中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冻融循环对黑土容重和孔隙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反复的冻融循环会通过改变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而使其侵蚀加剧,该文探讨了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化.试从机理上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规律.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考虑冻融温差和土壤含水率两个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了黑土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分别呈现缓慢减小及增大趋势,且变化幅度越来越小,最后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冻融温差越大,冻结温度越低,同一含水率土壤的容重变得更低,而孔隙度相对较高,并且两者的变化量最大;在同一冻融温差下,高含水率土壤经过冻融循环后较低含水率土壤容重更低,而孔隙度更高,且数值的变化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东北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分析试验区冻融环境及春季解冻期室外降雨侵蚀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大体经历了降温、稳定和升温3个阶段,对应地表土壤经历了冻结、稳定冻结和融化3个过程;表层土壤在冻结和融化的两个过程中都经历了冻融作用,其中10月末至12月初和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均是地表土壤经受冻融交替作用强烈的时期,特别是融化阶段是控制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的关键时期;冻融前后土壤含水率减小19%、土壤容重减小8.9%;整体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小雨强解冻深度浅的处理,侵蚀速率增加幅度不大,坡面细沟以宽浅型为主;大雨强侵蚀速率波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SAR,EC与水温对辽西褐土入渗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速率是影响灌溉水产流、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水温、不同SAR/EC下辽西褐土入渗速率,进行了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结果表明:SAR,EC一定时,渗透系数随着灌溉水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从15℃升至35℃,土壤渗透系数增大了1.3倍;随着灌溉水SAR增加、EC降低,土壤渗透系数会下降,水温35℃情况下SAR从0.7(mmol/L)0.5增大至12.0(mmol/L)0.5,EC从2.0dS/m减小至0.5dS/m时,土壤渗透系数由0.000 698cm/s减小至0.000 338cm/s,渗透系数下降了51.6%。相关分析表明水温、SAR/EC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沟灌土壤渗透系数与水温、SAR/EC二次函数数学模型,相关性极好。  相似文献   
6.
草甸土近地表解冻深度对坡面降雨侵蚀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春季解冻期近地表草甸土解冻深度对该时期坡面降雨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解冻深度对入渗、产流以及侵蚀量有较大影响。由于降雨过程中冻土层逐渐向下移动,解冻土层厚度增加,坡面产流和入渗也随之经历着此消彼长的过程。对同一降雨强度,解冻深度愈小,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愈早,前期侵蚀率愈大,土壤侵蚀总量也愈大,但降雨后期侵蚀率增幅减小。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坡面随解冻深度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细沟侵蚀。降雨前期解冻深度越小,降雨过程中发展为细沟侵蚀的时间越早,侵蚀强度也越严重,降雨过程中侵蚀率大小的变化也受到细沟发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春季解冻期土壤季节性冻融发生最为强烈,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也是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春季解冻期不同磷素背景值坡面产流产沙及磷素流失动态过程。结果表明:产流后14 min内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分布,径流相关系数为0.969,泥沙相关系数为0.936;14~18 min内径流量缓慢增加,从18 min开始一直到产流结束径流量基本保持在3 100 ml/min,而泥沙则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土壤背景值(APb)越高,径流、泥沙中磷浓度越高;径流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APb20坡面最大,且随着背景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而泥沙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变化则与径流不同,APb40的坡面其流失比率最小,其他坡面差异较小;径流中磷素流失量与泥沙中磷素流失量呈线性关系,y=6.751x-0.628(R2=0.958)。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优质烤烟云烟87为研究对象,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进行单因子和双因子交互效应分析,探讨N、P、K、S配施对产量的影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N、s水平增加,产量先提高后下降;随K水平增加,产量先下降后提高;随P水平增加,产量提高。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表明,N×P、N×S,P×K、P×S、K×S双...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棕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地区典型土壤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置小区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分析融雪期秸秆生物炭不同施加量处理土壤主要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CK)、6(B1)、12(B2)、24(B3)t/hm2,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量对融雪期有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极显著性影响,融雪持续期对NH_4~+-N、NO_3~--N有极显著性影响,对速效钾有显著性影响。施加生物炭处理在融雪各阶段有效养分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处理,且融雪前后养分流失量较少,其中B3处理NH_4~+-N、NO_3~--N和有效磷融雪前后流失量最小,分别为1.16mg/kg、4.24mg/kg和5.23mg/kg,说明生物炭对融雪期土壤有效养分有很好的固持作用。分析相关指标得出,融雪前期生物炭主要通过影响积雪融化速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来减少土壤有效养分损失;但是,融雪后期土壤水分不再是养分损失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园林树种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10种园林树种的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乔木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的固碳释氧量高于灌木;常绿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量高于落叶植物;植物的整株固碳释氧量乔木和常绿植物分别高于灌木和落叶植物;供试树种中广玉兰、悬铃木和枫杨的整株固碳释氧能力居于前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