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优质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南粳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是以含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650 kg/667 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20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5 g左右。南粳50不仅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而且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食味品质优,适合于高档优质米开发。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已报道的8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连锁的标记,即SCAR标记ST-10;STS标记H11-8、H11-12;InDel标记M68.4和M79.1以及SSR标记RM21-8、RM21-15、H21,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4份水稻品种(系)(包括2份抗、感对照)以及2个抗感组合的F2分离世代进行抗病性分析、筛选和评价,旨在有效利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新品种,并对这8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选择效率进行验证比较,筛选出高效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仅有SCAR标记ST-10和STS标记H11-8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吻合率超过或接近90%,其余分子标记均低于80%,其中,3对SSR标记在抗感材料中几乎没有多态性。比较而言,SCAR标记ST-10更能有效地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材料的筛选,结合使用STS标记H11-8更能准确有效地检测Stv-bi基因的存在,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4.
总结了优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在适宜种植地区多年示范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南粳44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提出南粳44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确保颖花数达45 000万朵/hm2以上,同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25.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6.
南粳6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超级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母本,与优质粳稻品种辽粳371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等作麦茬稻种植.南粳60在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稻米品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  相似文献   
27.
基因Pi-ta和 Pi-b是最早被克隆的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粳稻中表现出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因而被广泛用于稻瘟病抗性育种。为明确上述基因在江苏粳稻中的分布,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 Pi-ta和 Pi-b的功能标记,对40个粳稻品种和665份粳稻新品系进行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 Pi-ta和Pi-b在江苏粳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分布,其中 Pi-b的分布频率高于Pi-ta的频率,连粳系列品种大都不携带 Pi-ta和 Pi-b抗性基因,而武粳系列品种则基本含有上述抗性基因。粳稻新品系携带抗性基因Pi-ta的频率与推广品种相比变化不大,但携带抗性基因 Pi-b的频率明显高于推广品种,这说明人工改良水稻品种有利于抗病基因 Pi-b频率的提高。四种基因型中, 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60.0%,其次为 Pi-ta/Pi-b,占33.5%,基因型 Pi-ta/Pi-b的分布频率为3.9%,而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低,只占2.6%。从4个组合的抗性基因来源看,抗性基因 Pi-ta则可能来自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而 Pi-b则可能来自武粳13、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从4种基因型后代的获得频率看,以南粳44//武粳13/关东194获得抗性基因型Pi-ta/Pi-b后代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8.
为了发掘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本研究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调查了单株产量及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实粒数、单株总颖花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质量等8个性状)。利用Ici Mapping v3.1软件,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性状调查值相结合,定位了与单株产量、单株实粒数、千粒质量、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单株总颖花数6个性状有关的QTL,未定位到与有效穗数(EPN)和每穗实粒数(GPP)有关的QTL。共定位到的10个相关QTLs,分别分布于第1条、第2条、第5条、第7条、第8条染色体的7个区间,贡献率为7.52%~44.59%,其中4个QTLs的贡献率大于10.00%。单株产量q GY1,单株实粒数q GN1,结实率q SSR1.2、q SSR2和q SSR8,加性效应值为负值,表明9311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单株总颖花数q SN2,结实率q SSR1.1,千粒质量q TGW5,每穗颖花数q SPP5和q SPP7,加性效应值为正值,表明日本晴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10个QTLs位点中,除q SN2、q TGW5、q SPP5与已克隆的LP、q SW5、Os NADH-GOGAT2可能位于同一区域外,其余7个位点均未被克隆或精细定位。  相似文献   
29.
基因Pi-ta和Pi-b是最早被克隆的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粳稻中表现出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因而被广泛用于稻瘟病抗性育种。为明确上述基因在江苏粳稻中的分布,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Pi-ta和Pi-b的功能标记,对40个粳稻品种和665份粳稻新品系进行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江苏粳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分布,其中Pi-b的分布频率高于Pi-ta的频率,连粳系列品种大都不携带Pi-ta和Pi-b抗性基因,而武粳系列品种则基本含有上述抗性基因。粳稻新品系携带抗性基因Pi-ta的频率与推广品种相比变化不大,但携带抗性基因Pi-b的频率明显高于推广品种,这说明人工改良水稻品种有利于抗病基因Pib频率的提高。4种基因型中,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60.0%,其次为Pi-ta/Pi-b,占33.5%,基因型Pi-ta/Pi-b的分布频率为3.9%,而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低,只占2.6%。从4个组合的抗性基因来源看,抗性基因Pi-ta则可能来自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而Pib则可能来自武粳13、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从4种基因型后代的获得频率看,以南粳44//武粳13/关东194获得抗性基因型Pi-ta/Pi-b后代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0.
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是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为8%~13%,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x等位基因(如Wxmp、Wxmq、Wxmv等)、食味值在80分以上的粳稻.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没有关于半糯粳稻品质评价的具体指标,亟需制订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的品质标准.在调研中国关于粳稻稻谷和粳稻稻米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近4年已审定和参加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