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莱芜地区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两年间对莱芜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田间消长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发现该虫在莱芜地区一年可发生1~2代,越冬代成虫的发生受5月份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影响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 500倍液,12%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水乳剂5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 000倍液,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可在果园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2.
棕榈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菜椒上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棕榈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的分布特征,2011—2012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采用植株调查和蓝板诱集方法研究了其成虫在日光温室菜椒上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4月中旬,棕榈蓟马种群数量逐渐上升,6月中旬达种群高峰,平均虫量最高6.02头/花。蓝板对棕榈蓟马成虫的诱集量7:00~15:00逐渐增多,13:00~15:00是活动高峰,平均诱集数量占全天的29.42%,之后逐渐减少。空间上,棕榈蓟马成虫数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平均诱集数量比例从21.58%逐渐减少到6.93%;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南边、中间、北边蓝板诱集数量比例分别为21.48%、27.30%和51.22%;垂直方向上,在菜椒植株上部的棕榈蓟马成虫数量(76.58%)显著高于中部(21.77%)和下部(1.65%)。因此,日光温室棕榈蓟马防治的关键期是4月中旬,关键位置为日光温室西部、北部菜椒,喷药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宜。  相似文献   
23.
蚜虫是危害金银花生产的重要害虫,筛选有效防控金银花蚜虫的生物农药对金银花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学药剂吡虫啉为阳性对照,室内测定了印楝素、灭幼脲、除虫脲、鱼藤酮、矿物油、苦参碱、蛇床子素7种生物农药对金银花蚜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矿物油(94. 34%)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78. 79%),鱼藤酮、印楝素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76. 92%~85. 46%)与吡虫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生物农药(≤51. 29%)。进一步对以上4种药剂田间防控金银花蚜虫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鱼藤酮在第1、3、7 d时的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均与吡虫啉处理无显著差异,优于矿物油及印楝素。因此,鱼藤酮可作为首选生物农药应用于山东地区金银花蚜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4.
二点委夜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夏玉米苗上的新害虫,本研究综述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饲养技术、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讨论二点委夜蛾迁飞的可能性,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
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严重为害韭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韭蛆为害随着韭菜生产面积的扩大和韭蛆抗药性的产生而加重。本文综述了韭蛆的为害特点和发生因素,并从预防手段、预测预报手段和防治措施三方面概述了目前国内韭蛆的各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6.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27.
四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杀螨剂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卵对现有杀螨剂的敏感性现状,采用棉苗浸渍法测定了4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常用杀螨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昌乐和寿光蔬菜大棚内二斑叶螨卵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郑州和沂源种群。其中,4个抗性种群对哒螨灵的敏感性均较低,敏感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昌乐(216.02倍)、郑州(112.45倍)、沂源(53.56倍)、寿光(12.74倍)。唑螨酯和螺螨酯对卵的毒力均较高,是防治二斑叶螨卵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28.
两种猎物饲养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两种猎物(豆蚜Aphis craccivora、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对混合猎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用不同猎物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量都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东亚小花蝽对饲料的选择性研究发现:猎物密度设置为5、10、15、20、25、30头.皿-1,用西花蓟马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80、8.80、11.40、16.00、20.20、20.60头和3.00、4.60、6.40、10.20、15.80、16.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西花蓟马;用豆蚜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00、5.80、8.00、11.80、14.80、16.20头和4.80、6.80、12.00、15.20、18.80、19.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豆蚜。本结果说明东亚小花蝽对长期取食的猎物已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29.
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设施蔬菜害虫隔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设施蔬菜害虫的隔离效果,选择用40目、60目、80目三种密度的防虫网进行隔离试验。结果表明:60目防虫网对棕榈蓟马和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可以减少设施蔬菜害虫为害,降低农药用量,对提高蔬菜品级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日光温室黄瓜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的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粉虱成虫和西花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黄瓜上的种群动态,在济南市董家镇及济阳县曲堤镇两地进行了春秋两季的定点定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内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烟粉虱成虫数量最高为0.45头/叶,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高为0.34头/花;秋季日光温室内烟粉虱与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曲折上升趋势,烟粉虱成虫数量最高为52.9头/叶,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高为3.33头/花。本研究为以后日光温室黄瓜上防治烟粉虱与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