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杂交早稻新组合金山优318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从龙特浦B∥龙特浦B花/1B杂交后代中选优良株系与T152A测交,再经多代回交核置换育成不育系T31A,以T31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明恢82配组育成杂交早稻新组合金山优3182。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2.
以抗稻瘟病水稻材料金山B-1抗病近等基因系05AMA59(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1)、05AMA71(携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9)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和聚合杂交,将Pi-1、Pi-9基因导入花紫A(B)中,并在选择加代过程中改良其稻瘟病抗性.(1)遗传背景分析表明,Pi-1和Pi-9基因已成功导入新育成的不育系益农A(B)中,其遗传背景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花紫A(B)的遗传背景;(2)益农A(B)的室内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均表现抗病,抗性水平和抗谱均明显高于感病对照花紫A(B);(3)益农A与原来的花紫A在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等重要农艺性状以及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等方面均相似,益农A与花紫A所配的杂种一代在产量、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也相近,表明益农A保留了花紫A配合力高、米质优、异交率高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3.
 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导入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2的遗传背景中。在各世代皆利用与Pi-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RM24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并结合形态性状进行“背景选择”,直至BC3F 2, 获得抗病标记纯合且其它性状与金山s-2非常相似的植株9株。在BC3F 1,对中选的4个单株利用SRAP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它们与受体亲本金山s-2具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对选育出的株系的温敏不育性特性观察表明,获得的4个近等基因系,它们保持了亲本育性稳定、临界温度低和可繁性好的特性;对BC3F 1∶2株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标记选出的单株均表现抗病,说明利用SRM24对Pi-2基因进行选择是可靠的,能够满足需要。因此,在BC3F 1决选出4个单株可望替代不抗病的金山s-2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4.
籼稻茎叶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茎叶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产量性状.在产量与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55.
"九二○"浓度对水稻不育系制种性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个不育系的制种特性及喷施不同浓度“九二○”的制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裂颖率、柱头外露率和千粒重等各性状的相关均为不显著水平;喷施不同浓度的“九二○”对各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裂颖率、柱头外露率、包颈粒率和千粒重等特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九二○”用量10g/666.7m2为宜,各不育系的性状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56.
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细条病的抗性基因,我们利用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对抗病品种Acc8558和感病品种H359中受细条病菌侵染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在两品种中共检测到9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个基因在两品种中一致上调,54个基因在两品种中一致下调,20个基因在两品种中表达变化方向相反.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性、代谢路径和启动子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有3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控制水稻细条病的QTL吻合.本研究为水稻细条病抗性基因的克隆提供了线索,为揭示水稻细条病抗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植物生长发育遭受的非生物胁迫及其种子储藏过程中活力的丧失,是农业生产上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RFO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可溶性低聚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另一方面可参与调控种子活力,但目前RFOs在不同胁迫中的调控途径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解析RFOs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8.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特优175相近,其中8个杂种单株粒重高于特优175,2个杂种比特优175增产10%以上,说明这些新育成的抗病杂种基本上保留了特优175的优良特点,个别杂种的综合性状还明显优于特优175。  相似文献   
59.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的总平均优势主要由细胞质平均优势和母体平均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平均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总超亲优势由种子超亲优势和母体超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超亲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60.
针对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金两优36恢复系946的不良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结果表明:改良选育而来的恢复系JXR-33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米质外观上也有显著的提高;以其与母本Hs-3配制的两系杂交稻金两优33,不仅保持了金两优36的高产特性,且在组合的稻米品质及制种产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