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中棉种业长江有限公司推荐并申报的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53(中杂003)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生育特性。生育期129天,单铃重5.38g,絮朵大,吐絮畅,衣分41.54%。长势较强,结铃性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属高产型杂交棉。1.2丰产稳产。安徽省2004-2005年棉花品种区试,两年平均子棉每公顷3812.25kg,为对照(皖杂40F1,下同)的115.84%;皮棉每公顷1583.70kg,为对照种的113.47%。2005年安徽省同步生产试验,子棉每公顷3442.5kg,为对照的105.2%;皮棉每公顷1442.7kg,为对照种的105.7%。1.3抗病…  相似文献   
52.
新形势下棉花商业化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大流域棉花生产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制定棉花商业化育种目标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我国棉花种植结构调整下新疆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商业化育种目标,提出了棉花商业化育种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53.
第18轮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述①杨付新付小琼王秀玲周关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1995~1996年为第18轮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9个,对照品种中棉所12。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5行区。对两年27个有效...  相似文献   
54.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创新品种测试体系,是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科技部棉花商业化育种的总体目标,构建了覆盖全国三大棉区的棉花新品种测试体系,为提高育种效率、加速新品种产业化进程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棉花的机制创新和研究进展,评价了2014年三大棉区测试体系主要品种的表现。  相似文献   
55.
中棉所16在历年全国夏棉区试中的结果剖析傅小琼杨付新周关印王秀玲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中棉所16丰产、早熟、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推广年限长,截止目前是夏播棉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于1988~1989年参加全国夏棉区试,19...  相似文献   
56.
麦后直播棉是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以泗抗1号为对照,选用不同熟性的常规品种在长江下游棉区进行大田麦后直播试验;并与移栽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累积与分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适宜长江下游麦后直播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与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推迟,果枝、果节和成铃减少,铃重降低,霜前花率低。泗抗1号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产量稳定但高产难。中棉所60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够协调,产量低。中ZM6302生育进程快于泗抗1号和中棉所60,霜前花率和子棉产量也与这两品种相当。中棉所50生育进程快,霜前花率大幅度高于其他品种。因此,中ZM6302和中棉所50是该区较适宜的麦后直播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57.
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万株·hm~(-2)处理最低,在不同DPC用量水平下以0 g·hm~(-2)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DPC调控存在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处理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中以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冠层特征影响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和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而中、上部果枝的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处理较高;不同部位果枝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随DPC用量增加而降低,而透光率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大、中部果枝较长及上部果枝夹角小且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综上,该棉区麦后直播棉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蕾期、开花期和打顶后用量比例为1∶2∶4),有利于改善棉花冠层特征,实现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58.
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225 kg(N)·hm-2和300 kg(N)·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生物量、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50 kg(N)·hm-2时,皮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150 kg(N)·hm-2以上时,皮棉产量增加不显著;两次施肥皮棉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施肥。施氮量与施用次数互作显著,施氮量150 kg(N)·hm-2、分两次施用时,皮棉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生物量、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施用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但生殖器官氮素分配系数呈相反变化。氮素表观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产效率(NPE)在施氮量75 kg(N)·hm-2以上时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ARE和NAE随施用次数增加而增加,NPE则反之。施氮量和施氮次数互作分析显示,NARE和NAE以氮肥2次施用而NPE以1次施用、施氮量为75~150 kg(N)·hm-2时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量、皮棉产量与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素分配系数相关性不显著;皮棉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相关性均不显著。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麦后直播棉施氮量为150 kg(N)·hm-2且分两次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59.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原理和优越性,阐述了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品种进行真实性和种子纯度鉴定的实践过程及研究进展,包括实验体系的优化、核心引物的筛选以及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探讨了SSR分子检测技术还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以期在利用SSR分子检测技术方面对企业经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1选育经过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7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1638”为母本、中棉所4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棉F1。核心亲本自2003年开始连年自交保纯。该杂交种2004年在安徽望江、湖北荆州等地参加杂交组合筛选试验,表现突出,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试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