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33篇
综合类   10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龙须菜,学名江蓠,为江蓠科植物,暖湿性海藻种类,它富含海藻多糖、碘、钙、微量元素。藻体外层的粘质主要成分是Fucoidan,能有效清除胃粘膜表面的细菌和大肠杆菌。经研究表明,龙须菜有清肺通便、养颜瘦身、降血压血脂和调节身体机能等功效。  相似文献   
32.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种植制度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钾吸收量及种植体系中氮、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早、晚稻产量,80%化肥与20%紫云英配施(20%GM)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早、晚稻两季总产较施100%化肥(100%CF)处理增产8.3%,其次为60%化肥配施40%紫云英(40%GM)处理,增产6.0%;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早、晚稻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20%GM和40%GM早、晚稻稻谷和稻草的氮素、钾素积累量均较100%CF的高。100%CF、20%GM和40%GM的氮素表观平衡为盈余。所有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均呈亏缺状态,其中40%GM的钾素亏缺量最大,其次为20%GM。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维持,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紫云英所积累的氮、钾素量可替代20%~40%的化学氮、钾素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化肥氮钾用量减少条件下不同比例紫云英与普通化肥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南方双季稻种植区制定科学减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连续 6 年定位田间小区试验,除对照不施肥外,试验的其他 5 个处理早稻施肥量均为 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氮素以尿素、控释尿素、紫云英按处理比例配合和施用。分析了双季稻产量,植株氮、钾养分吸收积累、利用效率及土壤氮、钾养分含量。 【结果】 与 (CF100) 处理相比,早稻翻压紫云英鲜草 17145 kg/hm2 时,早、晚稻均减施氮 40%、减施钾 21% 条件下,氮肥采用尿素处理 (CF60 + A40) 或控释尿素处理 (CRU60 + A40) 以及早稻翻压紫云英鲜草 25715 kg/hm2,早、晚稻均减施 60% 氮、32% 钾条件下,氮肥采用控释尿素处理 (CRU40 + A60) 有利于早晚稻及全年产量的提高,其中以 CRU60 + A40 处理增产效果最佳。CF60 + A40 和 CRU60 + A40 处理早晚稻的稻谷、稻草和植株氮素及钾素积累量均较 CF100 提高,其中 CRU60 + A40 处理提高效果最明显。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提高了早晚稻氮、钾养分利用效率,CF60 + A40、CF40 + A60、CRU60 + A40 和 CRU40 + A60 处理的氮肥和钾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和钾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和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 CF100 处理。在紫云英替代和肥料等量施用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处理比施用尿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6 年 12 季水稻种植后,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较 CF100 处理有所提高。 【结论】 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效应、养分高效利用及土壤肥力维持,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早稻可用紫云英替代 40% 氮肥、20% 钾肥,晚稻减施 40% 氮肥、20% 钾肥,氮肥品种采用控释尿素或尿素均可,采用控释尿素有进一步提高早稻紫云英的替代比例和晚稻氮钾肥减施比例潜力。   相似文献   
34.
研究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在化肥减量条件下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差异,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调控土壤肥力提供参考。采用湖南省南县连续5年(2011—2015年)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减量施肥下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田0-20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对紫云英与稻草不同利用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F100)TOC、MBC、DOC、EOC和LFOC的含量均有显著上升,增幅分别为12.2%,19.5%,18.6%,11.3%和100.9%。化肥减量20%条件下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更有助于有机碳组分的积累,其中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效果最为突出,与CK相比,增幅分别为18.3%,47.2%,24.1%,20.0%和204.0%。减量施肥下紫云英单独利用相比稻草单独还田更益于MBC、DOC与EOC的积累,增幅分别为9.8%,4.0%和0.6%,土壤LFOC则相反,下降了34.8%。敏感指数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中LFOC对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MBC,二者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F80+HR+A各有机碳组分敏感性均显著高于F100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模式对紫潮泥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稻草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紫云英的利用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而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尤其是晚稻留高桩还田冬种紫云英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为其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湿热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湿热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尺度和背景因素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区划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从而确定区划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等级体系以两个等级为宜,可取行政村级边界作为划分边界;划分指标筛选重点考虑湿热岩溶山区特殊的背景因素,遵照发生历史一致性原则,使用主导标志法,自上而下划分.广西大新县可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下含10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同时,基于地形起伏度,核算各区人口承载力,并结合各区特征,提出各区发展方向.[结论]研究建立的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相应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雄蚕益肾方对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退役种鼠(40周龄)+复合情志刺激+孤养"方法,建立LO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睾酮组、雄蚕益肾方组(雄蚕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8周龄),药物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睾丸指数,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睾酮组、雄蚕组之间睾丸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H大鼠睾丸组织出现曲细精管结构紊乱,精子大量减少,睾丸间质变少等病理变化以及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大量线粒体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雄蚕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均得到改善。结论 LOH大鼠可出现睾丸组织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雄蚕益肾方可能能通过改善其病理变化和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7.
卢福芝  孙靓  黄靖华  黄艳燕  周兴  黄日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53-9954,9956
[目的]用克隆载体pUC19构建乳杆菌自杀质粒及乳杆菌基因缺失工程菌[方法]在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插入氯霉素抗性基因构建pUC19-CM载体;在pUC19-CM载体氯霉素抗性基因的两侧均添加1个用于同源重组的同源臂,再构建成自杀质粒pUC19-CM-D。将自杀质粒pUC19-CM-D转化乳杆菌进行抗性筛选即可得到目标基因被抗性基因替换的突变株。[结论]pUC19-CM-D质粒的构建及应用为乳杆菌基因缺失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也为乳杆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不同培养基(MS、1/2MS、GD和SH)、外植体(茎尖、幼嫩茎段、嫩叶和老叶)、0~100.00mg/LNAA和不同基因型木薯品种对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培养基(1/2MS、GD、SH)相比,在MS培养基上,木薯品种GR911初生体细胞胚及植株再生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6.0%和8.3株/外植体;以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时,虽然GR911初生体细胞胚发生率及植株再生频率稍低于茎尖,但诱导效果较好且省时省工。随着MS培养基中NAA浓度的增加,GR911的初生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植株再生频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添加60.00mg/LNAA的诱导效果最好,可以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和芽的形成。此外,供试的9个木薯品种中有8个品种(GR911、SC5、SC6、SC7、SC8、SC9、南植188和SC205)可直接由茎段诱导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但不同基因型木薯品种间的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植株再生频率差异较大,以SC8最高,SC7最低。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基于物元标识的人机交互式机械排种器虚拟装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复杂机械式排种器智能化虚拟装配,集成2B-JP-FX系列双腔复合种盘机械式精密排种器的创新成果与专业知识,缩短设计与研发周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装配物元标识的智能装配系统。以双腔立式复合圆盘型号排种器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明确装配物元组成,完成装配物元的语义信息编码和装配参考的建立。基于CATIA(computer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的二次开发技术,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设计一种适用于物元标识的人机交互平台,可实现对装配语义集的提取与分析,将装配语义信息转化为装配约束,智能引导完成虚拟装配。测试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2B-JP-FX系列排种器的研发提供了先进的虚拟仿真手段,也为机械装备数字化资源库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