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类型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京郊小麦生产中叶面肥多、杂,农户不知选择哪种类型叶面肥及何时喷施的局面,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的处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小麦生长后期喷肥效果更明显;喷肥处理产量均高于未喷肥处理。开花期喷肥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抽穗期、拔节期和起身期,冬前和返青期喷施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建议,在起身期以后特别是开花期喷施叶面肥,可有效增加小麦产量;在几个类型的叶面肥中,以喷施天达2116、壁护和磷酸二氢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喷施必多收的处理效果较差,除了必多收,喷施其他叶面肥都能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油6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对8个不同播期下冬油菜的越冬保苗率、生育特性特征表现、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等指标的调查分析,认为8月25日至9月15日为北京地区冬油菜的适播期。这一阶段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都在10叶以上,越冬保苗率75%以上;春后各生育阶段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尤其以9月1日和9月8日两个播期的油菜,千粒重较高,单株产量3.0~3.3g,每亩籽粒产量71~75kg,与8月18日播种的相比,亩增产23~27kg,增产幅度48%~57%。9月22日以后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在8叶以下,根部干物质积累不足,抗冻害能力差,因此,北京地区应避免9月下旬以后播种冬油菜。  相似文献   
13.
<正>选用中强筋品种,确保品种质量选用京9428(优系)、烟农19、中优206和农优3号等品种。适期播种,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建议在9月30日-10月8日播种,基本苗30万~45万。保证冬前总茎数达到90万左右,年后最高总茎数达到1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灌水模式及追氮量对北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分别以灌水和追氮量为主副区。其中,灌水在各处理均灌溉越冬水600 m·hm-2和灌浆水450 m·hm-2基础上,设置4种春季灌水模式即返青水300 m·hm-2+拔节水450 m·hm-2(W1)、返青水750 m·hm-2 (W2)、起身水750 m·hm-2(W3)、拔节水750 m·hm-2(W4);追氮量设75、120、165、210和255 kg·hm-2 5个水平(分别用N1、N2、N3、N4、N5表示)。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分析了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群体和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相比,起身期灌水追氮促进了小麦植株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进而导致株高增加,加大了倒伏风险;返青期+拔节期灌水追氮有利于小麦穗发育,获得较少不孕小穗数和较高穗粒数。在所有处理中,返青+拔节两次灌水追氮处理的产量较高,其中W1N2处理的产量最高(7 728.0  kg·hm-2)。因此,在北京地区小麦种植中可采用春季返青期+拔节期两次灌水追氮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1播前准备选地、整地油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较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宜。油菜种子小,幼芽顶土力弱,播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有条件的地方应多施农家肥;化肥一般667米2施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6月1日举办了全市小麦新品种和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市农业局科教处、北京谷物协会和8个小麦主产区县的农科所(推广站)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40余人参加了观摩。大家首先观看了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农场的北京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田,随后参观了通州氵郭县镇黄厂铺村、房山阎  相似文献   
17.
杂粮是指大宗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以外的小宗粮豆作物.杂粮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功能以及风味独特等膳食特点.同时,杂粮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在我国,杂粮作物主要种植在生产条件较差、干旱贫瘠的区域.因此,杂粮历来就有其天然性,是理想的无公害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天然性、营养性、保健性食品,杂粮由于具有上述功能,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周吉红  王俊英  田满 《北京农业》2008,(18):121-124
结合3年科技入户项目实施经验,认为开展好科技入户的前提,首先要确定好入户对象,即要科学的选择科技示范户;其次,要选好"科技",科技的选择要以农民需求为目的,切忌盲目向基层乱推;科技入户工程的关键在于"入",入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科技入户工程的效果。此外,监督机制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也是保证科技入户工程取得实效、持续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的现状,从种植结构调整、自然资源限制、土地规模、劳动者素质、推广体系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制定、行政推动、土地流转、基础建设、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和高产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2009年在北京地区建立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1.154万hm2,通过多项得力措施,多部门联动和上下互动,特别是广大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勤奋劳动和带动,粮食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全市粮食增产高效,有效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