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51.
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施钾量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花早发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见蕾日期提前3~4 d,见花日期提前2~4 d,吐絮日期提前3~5 d;②株高适宜,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适宜;③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显著增加。对于综合生育特性、棉产量和产量构成,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2.
以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连续48h的40℃高温胁迫对棉花果枝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其中以胁迫后12h内增加速度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胁迫后24h内下降最快;叶片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基本一致。高温胁迫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Bt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与Bt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盛花期相比,结铃盛期高温胁迫对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WL919品种为材料,设置15.0 kg·hm?2(D1)、30.0 kg·hm?2(D2)、45.0 kg·hm?2(D3)3个播种量,150.0 kg·hm?2(N1)、225.0 kg·hm?2(N2)、300.0 kg·hm?2(N3)3个施肥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滩涂盐碱地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等密度(D2)下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均以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最优.3)播种后120 d时紫花苜蓿处于现蕾期和初花期,此时紫花苜蓿的饲草品质较好,干草产量为11057.2 kg·hm?2,因此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4)丙二醛含量在播种后60 d时最低,此时施氮量对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播种后120 d时,D3N2组合下丙二醛含量最低.5)随着种植密度以及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增后减.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2N2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等密度(D2)下较高,在D2N2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D3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氮(N2)下活性最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下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54.
以高品质棉品系FZ-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化控对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起抑制作用,而对果节粗度的增加起促进作用;施钾可以促进果枝  相似文献   
55.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开展盐碱地高产栽培至关重要。阐明盐分胁迫影响作物的生理机制是开展作物耐盐生产的基础。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重要的粮食、饲草和能源作物,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中应用潜力巨大。综述盐分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与萌发生理、根系形态构建与生理活性、植株生长与抗逆生理代谢等的影响,总结种子引发、氮肥运筹、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等减轻高粱盐分胁迫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绘制盐分胁迫对高粱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耐盐调控机理的网络图,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对高粱等作物的耐盐机理与耐盐调控机制获得新认识,进而为耐盐作物品种的选育和耐盐栽培技术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根系导管是植物吸收和输送水分的主要通道,导管的结构将最终决定其导水功能和效率,研究导管结构的可塑性是理解植物对干旱梯度适应机制的关键。以采自烟台-石家庄-银川-吐鲁番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生境中生长的酸枣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离析法和植物显微技术,探究酸枣根次生木质部导管对梯度干旱生境适应的结构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酸枣根系次生木质部导管有6种类型,不同生境中同种导管的数量和形态差异较大。根据管尾情况可将导管分为三类:无尾型、一端有尾型和两端有尾型导管,且在结构上表现出特定的适应特征及规律。从烟台至吐鲁番随干旱加剧,根系中网纹导管管壁加厚,管尾变短;孔纹导管长度、宽度、直径减小,壁厚增加,管尾变长;螺纹导管长度变小,管壁变薄,管尾变短;梯纹导管长度、宽度和直径均降低,从无尾型向有尾型转变;木纤维长度、宽度变小,管壁变薄,管尾加长。与烟台样地的导管相比,石家庄、银川和吐鲁番样地的孔纹导管长度分别减小了17.63%、11.23%和7.67%;螺纹导管的管壁分别减小了20.2%、11.4%和14.6%;梯纹导管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小了29.1%、37.6%、31.4%和20.7%、48.5%、28.6%;木纤维的长度分别减小了0.7%、1.5%和2.6%,宽度减小了2.2%、4.7%和5.4%,管壁厚度减小了33.2%、29.3%和22.1%。说明酸枣植株根系导管的可塑性较大,导管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利于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吸收和转运。导管长度、管壁和管尾的变化增强了根系的韧性和伸展能力,利于根系深扎、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并快速补充植株在干旱环境中的蒸腾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生境,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相似文献   
57.
为探索不影响产量前提下提高移栽油菜效益的新途径,以株型中间型品种镇油5号和紧凑型品种镇油7号为试验品种,采用一穴双栽和一穴单栽2种移栽方式,设置1 hm20.6×105株、0.9×105株、1.2×105株、1.5×105株、1.8×105株和2.1×105株密度水平,研究移栽密度和移栽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和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在不同移栽方式下密度与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移栽密度1 hm21.8×105株、一穴双栽处理的紧凑型品种产量最高,达到3 560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根茎粗、主轴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总体波动式下降;株高先缓慢下降再上升,分枝点高度和主轴长波动式上升,角果长上下起伏变化。每角粒数在一穴单栽条件下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一穴双栽条件下中间型品种呈下降趋势,紧凑型品种呈先升后降趋势。株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水平比中间型品种高。同一类型油菜品种,在适宜密度及高密度水平下,一穴双栽移栽方式要比一穴单栽移栽方式获得的产量更高,大面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将更显著。  相似文献   
58.
为完善弱筋小麦的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明确弱筋小麦的优质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运筹组合,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遗传性状不稳定。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profile,SRC)与品质指标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水SRC值与饼干直径呈显著负相关,碳酸钠SRC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蔗糖SRC值与出粉率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代表了85.47%的品质信息,水SRC值、蔗糖SRC值、出粉率、稳定时间、硬度、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饼干厚度和饼干延展系数可以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主成分分析筛选的重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15处将被测指标分为3类,品质性状较优的处理主要在第一类;筛选出指标符合国标弱筋小麦品质的处理,适期播种条件下,密度225万·hm~(-2)或300万·hm~(-2)、施氮量240 kg·hm~(-2)、氮肥运筹7∶1∶2∶0为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适宜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59.
【目的】基于模型定量描述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特征。【方法】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为试材,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对照,研究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栽后植株磷素吸收利用特征差异。【结果】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籽粒吸磷量较高,磷素籽粒生产率则较低。籼粳杂交稻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花后茎鞘磷素转运则介于二者之间。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以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以Logistic方程拟合较好。籼粳杂交稻最大磷素积累速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达到最大磷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栽后50~52、59~60和61~63 d。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的磷素积累量则低于对照。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结论】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在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上均具优势,其磷素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快增期和缓增期,这主要是由于在此两阶段较高的磷素积累速率和较长的积累时间。  相似文献   
60.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