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转Bt基因抗虫棉苏抗103棉铃增重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抗 10 3在高产条件下铃重在棉株的分布以及不同部位棉铃发育过程中籽棉、纤维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明确了苏抗 10 3棉铃增重须通过氮肥和缩节安的协调应用 ,促进中上部铃和外围铃的发育 ,尤其对花后14 d以后的棉铃发育  相似文献   
62.
为完善弱筋小麦的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明确弱筋小麦的优质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运筹组合,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遗传性状不稳定。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profile,SRC)与品质指标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水SRC值与饼干直径呈显著负相关,碳酸钠SRC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蔗糖SRC值与出粉率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代表了85.47%的品质信息,水SRC值、蔗糖SRC值、出粉率、稳定时间、硬度、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饼干厚度和饼干延展系数可以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主成分分析筛选的重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15处将被测指标分为3类,品质性状较优的处理主要在第一类;筛选出指标符合国标弱筋小麦品质的处理,适期播种条件下,密度225万·hm~(-2)或300万·hm~(-2)、施氮量240 kg·hm~(-2)、氮肥运筹7∶1∶2∶0为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适宜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63.
【目的】基于模型定量描述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特征。【方法】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为试材,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对照,研究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栽后植株磷素吸收利用特征差异。【结果】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籽粒吸磷量较高,磷素籽粒生产率则较低。籼粳杂交稻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花后茎鞘磷素转运则介于二者之间。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动态以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以Logistic方程拟合较好。籼粳杂交稻最大磷素积累速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达到最大磷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栽后50~52、59~60和61~63 d。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的磷素积累量则低于对照。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磷素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结论】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在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磷素积累量上均具优势,其磷素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快增期和缓增期,这主要是由于在此两阶段较高的磷素积累速率和较长的积累时间。  相似文献   
64.
小麦耐盐种质筛选及配套栽培调控技术研究是小麦耐盐品种选育、盐碱地小麦减损稳产的前提。本文简介了小麦耐盐种质筛选流程、耐盐性评价指标与方法,重点总结了山东、河北、新疆和江苏4省的耐盐小麦品种(系)概况以及抗盐相关栽培调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存在筛选方法不统一、盐碱地实地筛选研究缺乏和栽培调控技术不系统等问题,建议统一室内筛选方法、利用室外盐池和盐碱地开展耐盐种质筛选及配套抗盐栽培调控技术研发,并基于多组学技术从遗传学和生理学角度系统探究小麦耐盐种质的耐盐机理以及栽培调控原理。  相似文献   
65.
密度和施氮量对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蓖麻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试验品种,研究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蓖麻磷吸收的特点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蓖麻苗期磷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很低,蕾期显著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逐渐降低。与淄蓖5号相比,云蓖泰国202在苗期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较低,蕾期差异不大,开花期明显增高,灌浆成熟期仍保持着较高的磷吸收量。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 000株&;#8226;hm-2、施氮量120 kg&;#8226;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kg的蓖麻籽吸收磷1.23 kg。云蓖泰国202在种植密度16 000株&;#8226;hm-2,施氮量120 kg&;#8226;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 kg的蓖麻籽吸收磷1.10-1.13 kg。由于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较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即使施用50 kg&;#8226;hm-2的P2O5仍不能满足蓖麻对磷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蓖麻产量还需加大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66.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蓖麻产业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国蓖麻生产、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的产业链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有蓖麻产业链在产业环境、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存在四大瓶颈,提出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扩建原料供应基地、扩大产品开发利用、刺激市场供求等促进蓖麻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68.
蓖麻种子吸水和萌发过程对盐分胁迫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盐分对蓖麻的影响,设置0 mM和100 mM 2个盐分浓度NaCl,研究了4个蓖麻品种种子的吸水和萌发特性.在吸水开始的18h内,种子吸水快速增加,18 h后增加缓慢,48 h后在0 mM NaCl水平下种子吸水呈快速增加趋势,而在100 mM NaCl水平下吸水很少.汾蓖10号和淄蓖7号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显著高于淄蓖5号和淄蓖8号.与0 mM NaCl相比,同一品种在100 mM NaCl下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明显较低.100mM NaCl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延迟种子萌发,降低发芽率,抑制芽长和芽粗.综合发芽率、芽长和芽粗相对盐害率,淄蓖5号耐盐能力最强,其次是汾蓖10号,淄蓖7号和淄蓖8号耐盐能力相对较差.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蓖麻品种的吸水和萌发特性,为采用外源措施提高种子吸水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高产条件下与棉铃发育有关的养分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在不同肥料和缩节安化控条件下对棉株不同部位铃重变化研究表明 ,与对照相比 ,高产棉株上部铃重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养分分配机理上表现为上部铃对位果枝叶的氮磷钾积累增加 ,14 C光合产物输出加快 ,输入棉铃的全氮和可溶性糖流量及 14 C光合产物速度加快。而且输导结构也得到改善 ,这说明在长江下游棉区 ,通过合理栽培技术应用 ,能有效协调养分分配 ,促进上部铃增重 ,实现产量水平新突破  相似文献   
70.
施钾量对泗杂3号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效应,旨在为该品种钾肥运筹提供措施依据。[方法]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施钾量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体积、单铃子棉重、单铃纤维重增加速率较高,棉铃体积、单铃子棉重、单铃纤维重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有一定提高,比强度、麦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显著提高。[结论]综合棉铃发育和最终纤维品质,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