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保存的30余株染色体整合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合成基因簇的荧光假单胞(Pesudomonas flrorescens)工程菌株中,通过离体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颉颃作用较强的菌株18株.经过进一步复筛,从中选出颉颃性最强的2P24-4、P32-40、CPF10-2等3个菌株,并将这些菌株对甜瓜果斑病进行温室防病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作用.结果表明,这3株生防茵的防病能力都较强,生防效果在60%以上.其中菌株P32-40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6.1%;菌株CPF10-2的防效为71.9%;菌株2P24-4的防效为64.1%.对这3株工程菌在甜瓜叶面进行了室内、外定殖试验.研究表明,这3个菌株都可以在甜瓜叶面上大量定殖,室内和室外定殖数量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堰塞湖排险     
地震和暴雨是引发大规模泥沙灾害的诱因,常常存在有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且有发生更大次生灾害的危险。2010年日本学者程谷浩成对2008年岩手、宫城因地震形成堰塞湖的紧急避难实地演练进行总结。初始运动状态时,重要的是对堰塞湖的实地目测其规模;配备监测仪器及紧急避难工具、车辆;监测指挥人员到位;熟悉监视仪器和水位计的设置、监视步骤。迅速计算出堰塞湖达满水所需要的时间,快速确定应急对策。做到准备就绪,有条不紊。有条件的地区,每年都应组织市县乡镇村等机关进行联合应对堰塞湖突发事件的演练。  相似文献   
43.
因地震、暴雨、洪水等突发性灾害而诱发堰塞湖的事件,当泥沙或洪水蓄满将溢出堰塞湖,在下游流域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和洪水泛滥等灾害。2010年日本学者水野秀明等人通过采取混凝土材料不同方式覆盖堰塞湖坡面不同部位,可降低因堰塞湖溃坝所造成的泥沙灾害危险程度。其结论是:将混凝土材料多层设置在较广泛的范围,更能降低流量和泥沙质量浓度的最大值;能更多地残存泥沙。但很难降低坝前水深。在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底部固定(砌护型)要比预留缝隙型更能降低流量的最大值及泥沙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44.
以前期研究筛选的、能在各向日葵主产区应用的1株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S-16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检测了其在土壤中及植物体内与繁殖能力,并测定了菌株S-16的5种菌液处理液对向日葵菌核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接菌7 d后土壤中和植物体内的菌量均达到103cfu/g以上,并且在接菌28 d内稳定定殖并大量繁殖;5种菌液处理中代谢液处理的综合防效最高,防效达73.33%。菌株S-16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挥发性化合物2-甲基苯并噻唑(2-methylbenzothiazole,2-MBTH)对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防治潜力,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2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利用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分析其对2种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MBTH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MBTH对核盘菌菌丝的EC50为0.87 μL/L,对灰葡萄孢菌丝的EC50为4.49 μL/L。2-MBTH能够显著降低灰葡萄孢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2-MBTH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MBTH能够使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塌陷;使核盘菌菌丝破损,表面塌陷。另外,随着2-MBTH熏蒸浓度的增大,核盘菌的菌核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减少,且健康菌核在2-MBTH的熏蒸作用下失去了萌发能力。表明2-MBTH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受到抑制,利用其熏蒸作用可以为向日葵菌核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茄子愈伤组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原物侵染可引起一些酚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其中,最常见的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这些酶活性的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7.
沙打旺根腐病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友  杨合同  唐文华 《草地学报》2004,12(4):285-288,297
调查内蒙古赤峰沙打旺根腐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沙打旺株龄越高,根腐病发病率和严重度越高,3~5株龄发病率达100%,而病情指数则在85以上;4株龄和5株龄沙打旺的返青率较低,分别为68.8%和54.8%;分枝返青率不到30%和20%.依据柯赫氏法则自典型病株分离病原菌,经鉴定,致病菌株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19种植物进行温室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两菌株均对沙打旺、鹰嘴紫云英、蒙古黄芪、达呼里黄芪、草木樨状黄芪等黄芪属植物有致病性.寄主范围试验表明,病原菌初步定为沙打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 astragali Sad 1)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astragali Sad 2).  相似文献   
48.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株菌株R1、H44和B8,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3株菌株均鉴定为燕麦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avenacea(M.A.Curtis ex Cooke)Shoemaker,有性态为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 S.Ito et Kurib.。3株菌株均为致病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上均能产生腐烂坏死病斑。3株菌株的菌丝在5~30℃、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株R1和H4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菌株B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7~8。3株菌株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均以淀粉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菌株R1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利用效果最差;菌株H44和B8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株H44对硫酸铵利用效果较差,3株菌株都不能利用碳酸铵,且菌株B8也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力的差异,对从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马铃薯发病株上分离得到的29株大丽轮枝菌的营养亲和群、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利用伤根接种法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9株马铃薯大丽轮枝菌菌株被划分为VCG2B、VCG4B和VCG4A三个营养亲和群,其菌株数分别为11、2和16株;供试的29株菌株均鉴定为单一的2号生理小种和MAT1-2-1交配型。供试的29株大丽轮枝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NCP-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病情指数为83.33;而NWS-5菌株的致病力最弱,病情指数仅为10.85;不同营养亲和群菌株的平均致病力也存在显著差异,VCG4B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最高,平均病情指数为67.18;其次为VCB2B型菌株,平均病情指数为42.50,而VCG4A型菌株致病力最弱,平均病情指数仅为2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