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株菌株R1、H44和B8,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3株菌株均鉴定为燕麦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avenacea(M.A.Curtis ex Cooke)Shoemaker,有性态为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 S.Ito et Kurib.。3株菌株均为致病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上均能产生腐烂坏死病斑。3株菌株的菌丝在5~30℃、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株R1和H4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菌株B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7~8。3株菌株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均以淀粉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菌株R1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利用效果最差;菌株H44和B8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株H44对硫酸铵利用效果较差,3株菌株都不能利用碳酸铵,且菌株B8也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52.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茄子愈伤组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原物侵染可引起一些酚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其中,最常见的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这些酶活性的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3.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新  周洪友  马玺 《植物保护》2009,35(5):114-117
2005—2008年调查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7个盟市的20个春小麦种植区,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255份根际土壤和根系。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在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中旗、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农科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禾谷孢囊线虫虫口密度最大,每250 g土壤的孢囊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38.4、29.4个和16.4个。  相似文献   
54.
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了从阿须贝培养基中筛选的64株番茄根际细菌的生长素分泌特性。结果表明,64株番茄根际细菌中有7株具有生长素分泌特性,占总数的10.94%。同时,研究了7株生长素产生菌对磷的溶解作用,发现有5株具有溶解有机磷的特性,其中菌株FQD47-2对有机磷的可溶性指数最高,为1.53,其他菌株均小于1.5。采用根灌法研究了7株生长素产生菌对番茄和马铃薯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FQD47-2对番茄和马铃薯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接种菌株FQD47-2的番茄幼苗株高、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6.87%、67.14%和29.58%;马铃薯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7.64%和15.26%,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71%和15.00%。对优势菌株FQD47-2的蛋白酶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QD47-2具有产蛋白酶特性。通过形态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证明菌株FQD47-2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相似文献   
55.
利用水溶液浸提法提取西兰花的化感物质,探究其对野稷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水浸提液处理后野稷幼苗抗氧化代谢系统的变化,揭示西兰花对野稷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西兰花水浸提液对野稷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28 g/mL西兰花水浸提液处理下,野稷种子的萌发率仅为15.00%。处理后的野稷幼苗芽长、根长变小,鲜质量显著降低,在低浓度条件下,野稷胚轴长未受影响,在浓度0.28 g/mL条件下,胚轴长被显著抑制。0.07 g/mL西兰花水浸提液处理后的野稷幼苗过氧化氢(H2O2)含量为16.40μmol/g,对照为7.87μmol/g; 0.14 g/mL西兰花水浸提液处理后野稷超氧阴离子(O-2·)含量为1 207.03 nmol/g,对照为418.94 nmol/g;丙二醛(MDA)在0.14 g/mL西兰花水浸提液的影响下含量达到1.84 nmol/g,相比于对照含量1.49 nmol/g明显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较对照组均下降,但过氧化物酶(POD)...  相似文献   
56.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采集的表现叶片上卷、红叶、气生薯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内观察到大量直径为500~700 nm的球形植原体粒子。以提取的感病和健康马铃薯叶片总DNA为模板,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感病样品中扩增得到了长度均约为1.2 kb的片段。对获得基因核酸一致性比较分析表明,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16S rRNA基因与‘Candidatus Phytoplasma fragariae’槭树株系(MK501642)16S rRNA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9.7%,rp基因与‘Ca.P.fragariae’云南马铃薯YN-2G株系(KJ144889)rp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100%;基于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与16SrⅫ-E亚组成员聚在一起。基于透射电镜观察和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证明宁夏发生的马铃薯僵顶病与植原体侵染相关,该植原体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植原体16SrⅫ-E亚组。  相似文献   
57.
张笑宇  周洪友  景岚  胡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83-13084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出了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8.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乙霉威、百菌清、三唑酮、嘧菌酯、乙酸铜、多.锰锌、叶枯唑、多菌灵8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锰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仅为13.143μg/m l,其次是乙霉威,EC50为37.19μg/m l,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差,EC50高达964.72μg/m。l对于同1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59.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16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好防治效果,本试验对其产生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物质经20℃处理1h后,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72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抑菌物质的活性在下降,但是经80℃处理1h的抑菌物质仍有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0 cm(包含孔的直径0.70 cm),说明该抑菌物质有热稳定性;且经过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等3种蛋白酶对该抑菌物质进行处理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说明该类抑菌物质对蛋白酶稳定;另外,经紫外灯照射30 min的抑菌圈直径为1.57 cm,对照的抑菌圈直径为1.85 cm,虽然抑菌活性下降,但抑菌物质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证明菌株S-16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种脂肽类物质.同时,试验提出了最利于菌株S-16产生抑菌物质的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牛肉浸膏为氮源,40 mL(10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pH为中性条件下,20~40℃培养.  相似文献   
60.
冬季灌水对土壤中向日葵菌核的活力及其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滩地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轻的原因,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农场模拟了巴彦淖尔市河滩向日葵地块的种植条件即对土壤中的向日葵菌核进行了冬季大水漫灌处理,并在次年春天对冬灌水处理后土壤中菌核的活力、草酸分泌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后土壤中菌核萌发率为46%,比未灌水处理的对照降低了27%;草酸分泌量为50.94 μg/mg,PG活性为14.82 U/mg,均显著低于对照。冬灌水处理后的菌核萌发后在离体叶片上接种病斑大小仅为0.69 cm,显著低于未经冬季灌水处理的1.29 cm。2012和2013年的向日葵植株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用冬灌水处理后的菌核接种后发病株率分别为10.67%和18.37%,显著低于未经灌水但混有菌核的处理。表明冬季灌水处理能够降低土壤中菌核来年对向日葵的致病力,从而降低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