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田间自然寄生试验,鉴定了2个向日葵新品种对列当的抗性。结果表明,向日葵新品种TP3313列当寄生率为0%,抗寄生指数为1,为免疫品种,其他病虫害发生为害较轻,产量为261.1 kg/667m~2,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TP3314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为0.4%,寄生指数为0.99,为高抗品种。但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较重,产量为219.6 kg/667m~2,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2.
正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造成向日葵减产的主要病害(曹丽霞等,2009)。向日葵黄萎病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曹雄等(2014)发现品种抗病性的强弱是影响黄萎病发生、发展及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播期调整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多个样地设置向日葵不同的播期试验,研究推迟播期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以期为防控向日葵黄萎病提供简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比对照,粗毒素的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的转化子有7株,1株表现为下降趋势。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1株,2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甜瓜采后病害生防细菌的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筛选对甜瓜采后病害具有潜在防治效果的微生物,以建立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治体系。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甜瓜表面筛选生防菌株,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甜瓜表面分离得到1株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2-17,平板对峙测定菌株2-17对采后病害3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菌株2-17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特别是对于Trichotheci-umroseum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5%;对Fusariumspp.和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0.8%。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2-17为假单胞属(Pseudomonas);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2-17鉴定为P.putidabiovar A。  相似文献   
65.
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两年胡萝卜田除草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几种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中,田普在用水量900.00 l/hm2时比用水量600.00 l/hm2时的除草效果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高达90.79%和93.66%,且具有增产作用;田普的防效好于氟乐灵防效;金超尔和农得锄的防效较差;滨农99对胡萝卜有药害。几种用于苗期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中收乐通和精禾草克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精稳杀得;威霸株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66.
沙打旺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沙打旺根腐病的2种病原菌茄病镰刀菌沙打旺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sp astrgali,Sad1)和尖孢镰刀菌沙打旺专化型(Fnsarium oxysporum f.sp astrgali,Sad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dl和Sad2均能在PDA、燕麦、沙打旺汁液、ezapek等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PDA和燕麦固体培养基是最适条件;但液体培养基以czapek为最适条件.Sad1和Sad2最适液体产孢条件是燕麦培养基,最适固体产孢条件是PDA.Sad1在5℃-40℃均能生长,适温是25℃-30℃,在5℃时生长缓慢;pH 3-12范围内都能生长,25℃适温条件下pH 6.0-8.0;Sad2在5℃-35℃均能生长,适温是25℃-30℃;pH 3-12范围内都能生长,25℃适温条件pH 9.0-11.0;2菌均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甘油和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也能利用天门冬酰胺、干酪素、谷氨酸,但对蛋白胨利用较差,不利用柠檬酸和酒石酸.生物学特性表明,2菌株是一类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67.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68.
研究大麻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关系是提高大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工业大麻密度、施肥量及品种3因素综合试验,研究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发育与群体密度大小的矛盾比较突出,除韧皮厚之外个体农艺性状与密度呈反比关系,而单位面积产量则与密度有正相关;施肥量则与个体农艺性状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成正相关;3个品种因生长习性不同而有不同的适宜群体结构。试验结果提示,生产中应根据纤用和全杆利用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密度和较高的施肥量,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9.
向日葵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变异规律及不同菌株致病力差异,本研究以采自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西部、河北、陕西、宁夏、新疆等向日葵黄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并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120株菌株为材料,开展了菌株间营养亲和性、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nit )技术可将120株菌株分为3个亲和群(VCGs),3个亲和群分别有89株、13株、7株,此外,还有11株未能鉴定出亲和群。通过对3个鉴别寄主的致病力测定,120株菌株可分为3个致病类型,强致病力(I)占7.3%,中等致病力(II)占52.7%,弱致病力(III)占40%,菌株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同时表明菌株间营养亲和性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致病性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以抑菌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S-16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大豆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7.5的LB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为4.74%,在温度为34℃条件下振荡培养53 h,转速为200 r/min为菌株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纯化得到的抗菌蛋白分子量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