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了近10年来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概况,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产能稳定、生态保护利用的良性发展态势,展望本地区优质稻米产业绿色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2.
<正>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介绍,针对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北京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都市农业基础建设的田间节水配水工程,采取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总量由2005年的13.2亿米3降至2010年的11.6亿米3,占全市用水比重由38.3%降至2010年的32.5%,实现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83.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84.
种植业风险互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北京市谷物协会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的7个区县13个乡镇开展了种植业(主要是小麦和玉米)风险互助保险试点工作。互助面积达到了1166.7hm^2,培训了120名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建立起了农业风险互助的雏形。介绍了协会风险互助的基本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效和经验体会,并且指出了行业协会开展风险互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
硫酸铜对烤烟中部叶多酚物质以及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叶面喷施硫酸铜溶液的方法,研究了0~3.6 mmol.L-1硫酸铜对烤烟中部叶多酚、多酚氧化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mol.L-1硫酸铜溶液处理的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它浓度处理;以硫酸铜浓度为3.6 mmol.L-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含量高于其它浓度处理,而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最小,表明喷施硫酸铜可以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86.
鄂尔多斯高原不同年限弃耕农田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变化相互影响,探讨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对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十分必要。以鄂尔多斯高原不同年限弃耕农田(软梁农田弃耕年限为1、6、10、15和20年,硬梁农田弃耕年限为3、6、10、15和20年)为对象,分析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软梁弃耕农田,除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和全钾质量分数变化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外,随弃耕年限增加,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全磷质量分数基本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全磷质量分数基本呈下降趋势。对于硬梁弃耕农田,随弃耕年限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土壤全碳质量分数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0~10 cm土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其他土层先增加后减小;10~30 cm土层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土层先减小后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土层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弃耕20年和自然植被的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减小,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增加;弃耕6年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呈波动变化,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下降;弃耕10年和自然植被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下降;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不明显。随弃耕年限增加,在软梁与硬梁弃耕农田中,土壤C/N均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软梁弃耕农田的土壤C/N在自然植被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弃耕年限下呈增加趋势;硬梁弃耕农田的土壤C/N呈增加趋势。在弃耕演替过程中,弃耕年限与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影响,表层土壤养分质量分数较高。该研究可为鄂尔多斯高原弃耕农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响应全国及北京市精准扶贫号召,深入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及脱贫需求,进而提高扶贫的效果。【方法】在定性预调研和应用问卷定量调研的基础上,对京郊贫困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密云区新城子镇塔沟村的所有低收入户,进行一对一的全面访问,并进一步对该村低收入户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贫困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大且劳动力少;因病、因残及年龄大而无劳动能力是导致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领取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金以及各种补助金,是低收入户从政府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净收入是产业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农业耕地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以甘薯和玉米为主,甘薯是该村近年来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居住条件方面,低收入户的住房以砖木结构为主,没有危房,有线电视已接通但宽带尚未接通。帮扶需求上,有劳动能力的群体需要产业扶持、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产业扶贫方式;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更需要老年人救助和医疗求助。【结论】政府扶贫方面,针对老弱病残群体,重点开展生活和医疗补助等救济式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注重提供公益岗位并结合产业扶贫,促进低收入户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解决宽带入户和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北京市创新团队或专家扶贫方面,重点提供生产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智力支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生产者提高农业产业收入。  相似文献   
88.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相似文献   
90.
以生产上的大畦灌和常规沟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时期交替沟灌对土壤水分变化、甘蓝生长、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沟灌相比,甘蓝缓苗后交替沟灌节水17%,产量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增加3.5 kg/m3;莲座期后交替沟灌节水8%,而产量增加8.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3.4 kg/m3。与大畦灌相比,莲座后交替沟灌节水23%,全生育期平均光合速率增加48%,蒸腾速率减少19%,根长密度和根总表面积分别增加29%和38%,产量增加2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8.4 kg/m3。常规沟灌与大畦灌相比节水16%,产量增加1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0 kg/m3。建议甘蓝种植采用莲座后交替沟灌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